人口、经济齐齐领跑一线城市,深圳赢麻了
迪丽瓦拉
2024-05-07 10:16:03
0

原标题:人口、经济齐齐领跑一线城市,深圳赢麻了

近期的深圳,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一方面,2023年深圳统计公报发布,全市常住人口1779.0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人口增量12.83万人,时隔两年后重回广东之首,领跑四大一线城市;

另一方面,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深圳经济总量8314.98亿元,同比增长6.4%,同样领跑四大一线城市;工业、投资、消费、外贸增速,均是遥遥领先。

深圳的人口规模,正在不断接近上一名广州;深圳的经济总量,也在无限接近上一名北京。那个令人熟悉的,极具人口吸引力、就业承载力、产业韧性和潜力的深圳,全面回归了。

-01-

重回巅峰

上一个十年,深圳凭借宜居的环境、众多的就业机会、宽松的落户政策等原因,成为全国人口格局最大赢家。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1756.01万人,较六普时增加713.61万人,增量居全国之首,领先第二名广州(597.58万人)百万人口以上。

2021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大涨、华为业绩下滑等多重影响,深圳制造业受挫,经济增速跑输全省和全国,也失去了持续多年的“广东人口增量第一城”宝座——常住人口增长4.78万,退居佛山、广州、东莞、湛江之后。

2022年,新冠疫情多点频发,外出人口回流加剧,深圳常住人口也首次出现下滑,较2021年减少1.98万人,增量排在全省倒数。不少媒体称之为“历史性转向”,表达对深圳经济换挡降速、人口继续下滑的担忧。

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深圳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2023年,深圳常住人口1779.0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较上年增加12.83万人,重回广东之首、全国前十,领跑四大一线城市。

深圳与广州之间的人口规模,正在飞速拉近。2023年,深圳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六、广东第二,与前一名广州仅相差103.69万人。而在2016年,这一数据还高达176.87万人。短短七年差距缩小40%以上,令人不得不惊叹其增长速度。

此外,深圳的人口首位度也升至近年巅峰——2023年,全市人口总量占广东比重达到14%,较2016年的12.61%上升了约1.5个百分点;同期广州的人口首位度仅从14.09%上升至14.82%,仅提升约0.8个百分点。

种种数据表明,全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孔雀东南飞”依旧是大趋势之一。

-02-

激活产业

人们用“脚”投票的根本原因,在于深圳的经济发展、产业活力与社会服务,有了稳定发展和进步。

2022年6月,为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圳提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规划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成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深圳的成绩是相当亮眼的。2022年和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3万亿、1.45万亿,分别增长7.0%、8.8%,占GDP比重提升至41.1%、41.9%。这两年里,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高居全国之首,坐稳“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经济增速也从2022年起领跑四大一线城市,至今年一季度依旧维持领跑状态。

“20+8”大产业集群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以及新能源。它们是近年深圳增长最为迅猛的产业,也是提供庞大就业机会、吸引人口流入的大功臣。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自2022年9月开始陆续投产,到2023年底全面投产,推动过去两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大增104.5%、47.3%。2023年,深圳更是以178.6万辆的年产量,首次问鼎“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预计今年二季度,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将达满产状态,可提供超1.8万个工作岗位。

软件与信息服务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坐拥腾讯、华为等众多龙头企业。近年深圳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技术封锁和海外垄断,2023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21.4%,在中国软件名城评估中高居榜首。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新建10家以上高水平研究院、实验室等机构,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以上,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在新能源这一风口,坐拥比亚迪的深圳更是如鱼得水。据统计,目前深圳新能源企业多达2.4万家,产业增加值已近千亿。2023年深圳外贸大爆发,出口额增长12.5%,其中“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出口887.6亿元,大增33.9%,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大功臣。

受益于强大的产业活力和营商环境,深圳市场主体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深圳市场主体多达422.6万户,稳居全国之首;企业主体259.3万户,占比超过61%,均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其中蕴含的庞大的就业机会,无疑是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

-03-

完善服务

除了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深圳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也是吸引人口的一大法宝。

比如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交通。深圳是公共出行占比极高的城市,其中轨交出行又占到71%,作用不言而喻。2023年,深圳轨交运营里程567.1公里,运营线路17条,车站393座,线网密度高居全国之首。

未来5年,深圳还将新增11条轨交线路,到2028年线网规模将达831公里、2035年突破1000公里。未来深圳各片区之间、深圳与莞惠之间的轨交线网密度将不断加大,方便居民出行。

再比如住房。深圳高房价闻名全国,曾让无数年轻人望而兴叹。近年深圳不断收紧购房政策,房价得到明显控制——2023年底,深圳二手房价为每平方米6.5万元左右,对比2022年下跌12%,比2021年的历史最高点下跌22%。

同时,深圳不断建设筹集保障房项目,为年轻人提供优良居住环境。“十四五”以来,深圳已建设筹集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49万套,其中仅2023年就建设筹集了18.9万套。今年深圳还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房10万套,完善住房服务。

不断扩充的人口规模,对深圳的城市活力、经济发展也有强大助益。比如消费——2023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486.19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比如客流——2023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5273万人次,其中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5025万人次,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此外,深圳机场单日客流量最高达到18.4万人次、单日航班量最高达到1235架次,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如今,活力与流量俱佳的深圳可谓火力全开,不仅人口规模不断接近上一名广州,经济总量也在接近上一名北京。2023年,深圳经济总量34606.4亿元,与北京之间的差距缩小到9154亿元,相差20.9%。而在2010年和2015年,北京的领先幅度还分别超过30%和25%。深圳正以绝对实力,证明自身的发展韧性与城市魅力。

参考资料:

[1] 各地统计局

[2] 深圳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深圳特区报

[3] 36条产线火力全开!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全面投产.深圳商报

[4] 深圳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集中开工.深圳特区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