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在页面和某宝上搜过"嘉实多全合成机油5w40"这个型号的机油,今天在某信上或某音上也会给我推送对应品牌的信息给我!
此刻我意识到,自己的搜索痕迹成了算法的养料,在校准这个后台算法的同时,也达到了某种商业化的目的!
精准推荐(定向投喂)的好处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然而也就是这种服务会引申出另外一种问题,那就是它会将我们的思维囿于其中,同时在证实性偏差的双重作用下,让你看不到真相的全貌。
我们就像是楚门的世界里的主人翁一样,无法突破这个障碍!
我们看似很自由,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而实际上从算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是一个数据元素,你的整个形程都是可以被限定的函数。
我们想要获得不同的洞见,就要时不时地跳脱于自己的思维之外,将自己从楚门的世界中抽离出来,站在楚门之外去看这个世界!
为何不推荐大家用音频或视频,主要是因为音视频最大的问题是加工过的狠活,不同的人消化能力不同,如果在这种科技狠活(背景音、语气、语调及调动情绪的场景)的作用下,很容易会导致自己上吐下泻,来回折腾,更会让你迷失自我。
文字的好处是能够让你的大脑去思考,去与过往的回忆、节点、感受等建立联接,你可以随时停下,并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感触!
在当前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大脑已经被切割成了无数碎片化零散区域,如果不进行整合、归类、那碎片化的信息其实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我们看似每天都在通过音频、文字、视频等途径获取很多知识,但是为何不能用出来,将自己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先给解决掉呢?
有句比较诗意的话:“你阅读了很多书,看过了很多剧,却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
我们先不说这一生如何,先看看当下的自己如何吧?
每天忙忙碌碌地来回奔走,到年终总结的时候,反而无法填满对应的几个问题的内容~
信息不是知识,知识是具有逻辑自洽性的信息,它能指导我们去做更好的决策。
但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信息去做决策,但通过对知识的加工后却是可以的。
持续输出的决策质量决定着你自身的思想高度。
这里有三点:
1、首先学会去做决策;
2、其次,要确保决策的质量为最优;
3、最后,能够持续地做出最优的决策;
所以,我们想要去做决策前,一定要拿到原始的数据(原始的信息),而不是定向投喂、精准投放的碎片化信息,做到对信息的绝对诚实。
“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看似容易,但实际上执行起来已经很难了。
对信息诚实、对自己诚实,然后才能够从这些信息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也就是常说的“IPO模式”。
先确保进入思考、加工(Process)的养料(Input)是正确的,才能够产出最好的O.(Output)。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牛奶的广告语:“源自大自然的奶牛牧场,滴滴醇香,喝出您的健康~”
只要好的信息才能够产出更好的知识,从而才有可能输出更高的决策质量。
跳出定向投喂的怪圈,将自身立足于真实的信息之下。
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外部调动情绪的信息(调动情绪的短视频等)所左右,才有可能摆脱焦虑,将自我的注意力关注自身。
最后以杨绛老师的《一百岁感言》的内容结尾: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普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下一篇:周赛HHH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