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2025)
报告共计:52页
中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2025)核心内容总结
《中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2025)》于11月15日在山东威海发布,全面剖析了我国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国际动态及未来趋势,牡蛎作为我国产量第一的水产养殖单一物种,在保障食材供给、生态保护和富民增收等方面意义重大。
生产方面,产业规模持续扩张。2013 - 2023年,牡蛎产值从44亿美元增至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7%,2024年产量近730万吨,较2021年增长近25%。养殖区域集中度高,福建、山东、广东三省产量合计占全国超四分之三,其中福建产量最高,山东养殖面积最大。养殖成本在2018 - 2022年逐年上升后,2023年有所回落,而出塘价格受供给和品质影响呈下降趋势。
市场消费上,人均消费量增长显著。2023年我国牡蛎人均表观消费量达4.70kg/人,是1976年的23倍,远超全球除中国大陆外的平均水平。消费产品日益丰富,除传统鲜活牡蛎和蚝油外,炭烤生蚝、清蒸生蚝等菜品备受青睐,但市场价格受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近年呈波动下行态势。
贸易领域表现亮眼,出口量额同比增加,2024年出口量1.53万吨,同比增长56.39%,出口额9392.39万美元,同比增长7.16%;进口量额大幅下降超20%,贸易顺差超7500万美元,2019年以来增势明显,贸易竞争力指数高达0.68,国际优势日益显现。
科技支撑不断强化,我国已培育12个牡蛎国审新品种,良种率约60%,突破了四倍体诱导等关键技术,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养殖模式多样,加工技术持续升级,在保活流通、精深加工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明确了未来在抗逆品种培育、基因编辑等领域的攻关方向。
国际层面,我国引领全球牡蛎产业发展,2013 - 2023年全球牡蛎产量、产值大幅增长,我国占比分别提升至87.94%和83%,全球消费呈现“东方增长、西方萎缩”格局。未来我国牡蛎产业产量将继续增长,需通过提升苗种质量、创新养殖模式等解决当前养殖过密、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你可以让我为你提取报告中的牡蛎品种相关数据,或者整理各省份牡蛎养殖产量与面积的对比表格,也可以选择让我聚焦某一部分内容做更细致的解读。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