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间,荃银高科发布公告称,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种集团”)拟向除收购人以外的荃银高科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预定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1.89亿股,约占荃银高科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0.00%。
根据公告,此次要约收购价格为11.85元/股,收购所需资金总额为22.45亿元。按照11月20日的10.16元/股的收盘价,据此粗略计算,本次要约收购价格较市价溢价约16.63%。
对于收购目的,公告称,本次交易主要系中种集团基于对荃银高科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及对荃银高科内在价值的认可,拟通过本次要约收购进一步增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中种集团是荃银高科控股股东,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种集团持有荃银高科1.94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0.51%。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中种集团最多合计持有荃银高科3.84亿股股份,约占荃银高科总股本的40.51%。
11月21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荃银高科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此前中种集团通过与自然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并接受自然人表决权委托,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若要约收购完成,中种集团将获得自然人股权及表决权。对于收购后业务安排,上述人士表示,“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图源:图虫创意
5年化解同业竞争承诺将近
早在2021年,中种集团就成为荃银高科控股股东。
中种集团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种子企业,成立于1981年,其控股股东先正达集团是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中种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中种集团业务领域与荃银高科的主要业务存在一定重合。作为先正达集团旗下种子业务的运营主体,中种集团主要从事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生产、加工与营销业务。2024年,中种集团营收为7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转亏为盈,为1127.49万元;资产总额为126.71亿元。
2021年1月,荃银高科股东贾桂兰、王玉林将所持公司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中化现代农业(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农业服务核心企业)行使,公司由无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化现代农业为控股股东。
2021年12月,中化现代农业将所持荃银高科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种集团;同时,中种集团承继中化现代农业与贾桂兰、王玉林达成的表决权委托及一致行动关系安排项下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荃银高科控股股东变更为中种集团。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贾桂兰、王玉林合计持有荃银高科7.85%股份,是中种集团一致行动人。而在上述收购后,上述两个自然人手中所持股份被要约收购,并与中种集团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早在成为荃银高科控股股东时,中种集团就曾在2021年12月发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提到,中种集团与荃银高科在农作物种子相关业务存在一定重合。
为避免权益变动完成后二者之间构成同业竞争关系,中种集团出具承诺函,今后若出现或发现荃银高科与中种集团及其控制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形,中种集团将自前次权益变动发生之日起5年内,逐步稳妥推进相关业务整合以解决竞争问题。
如今距中种集团提出的解决期限已过去近4年,对于此次要约收购是否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上述荃银高科相关人士表示,控股股东确实作了承诺,但公司对此不作判断。
前三季度亏损1.8亿
中种集团进一步增强对荃银高科控制权的当下,正值后者业绩低谷期。
荃银高科主要营收来源是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种子,2024年水稻种子和玉米种子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9.46%、12.52%。
今年以来,受国内品种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等因素影响,荃银高科种子业务整体毛利润有所下降。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荃银高科营收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亿元。
实际上,国内种业自2024年就迎来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受粮价低迷、种子库存较高、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种业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行业盈利水平下降。
2024年荃银高科增收不增利,营收同比增长14.77%,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8.23%。荃银高科解释称,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包括上述行业因素影响、加大科研投入,且经营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以及基于谨慎性原则,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计提应收款项信用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今年以来,行业情况仍未明显好转,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两家公司也在前三季度出现营收、净利润下滑。
根据2024年年报,荃银高科原本计划当年营收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亿元。其中,营收完成率为102.40%;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亿元,完成率仅为38%。
荃银高科为2025年制定的营收目标为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亿元。按照当前业绩表现,荃银高科需在四季度实现营收30.66亿元、净利润4.8亿元。从荃银高科以往四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其在营收表现最好的2024年,营收为26.54亿元;净利润表现最好的2023年,净利润为2.63亿元。
记者丨闫晓寒
编辑丨宋 然
运营丨张新宇
校对丨卢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