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双十一购物季落幕,“1499元飞天茅台”“茅台价格崩盘”等话题曾一度占据消费领域热搜榜。电商平台轮番推出的抢购活动、直播间闪现的“地板价”宣传,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高端白酒市场价格体系已松动。然而,褪去营销喧嚣后,线上引流噱头与线下真实成交价的巨大反差,揭开了这场“低价茅台”幻觉的真相。
线上平台的低价营销堪称一场精准的流量博弈。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将“1499元飞天茅台”作为引流利器,部分直播间甚至喊出1399元的超低价。但深入了解便会发现,这些低价商品往往限量投放,且多附带复杂的抢购条件,本质是平台“库存贴现”的促销手段。一位电商运营从业者透露,此类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吸引用户关注,平台常态售价仍稳定在1800元以上,所谓“低价”不过是吸引流量的临时噱头。对于异常低价商品,平台也已启动治理机制,避免扰乱市场秩序。
与线上热闹的低价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市场的飞天茅台价格展现出强劲韧性。新浪财经酒价内参数据显示,11月11日当天,53度500ml飞天茅台终端零售均价为1835元/瓶;南都湾财社的统计则显示,广州、深圳等四座城市的零售均价高达1977.82元/瓶。在北京,各区域渠道报价普遍维持在1900—2400元区间;东北市场受节气消费与年终采购叠加影响,散瓶价格集中在1960—2080元,原箱价格稳定在2100—2230元;广东、陕西等地价格也均稳定在1900元以上。南京经销商的分析道出关键:国庆中秋双节后经销商库存低位,且年度计划量已执行完毕,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难有大幅下探空间。
茅台价格的稳定并非偶然,而是企业渠道调控、需求升级与品牌价值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市场波动,茅台今年以来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分渠道、分区域动态调整投放量,配合“i茅台”平台推出公斤装等差异化产品,构建起“时间—区域—渠道”三维协同的投放体系,有效维持了渠道存销比的良性状态。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同样支撑着价格稳定,2025年下半年以来,茅台终端动销环比持续改善,经销商库存同比下降近50%,1L装飞天茅台在礼赠与收藏场景销量激增80%,反映出高端消费者对其稀缺属性的持续认可。同时,茅台通过布局低度酒、小规格产品及文创系列,将需求从社交刚需延伸至个人悦己消费,形成多元需求支撑。
品牌价值与投资属性的双重加持,更让茅台超越了普通消费品的范畴。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公开表示“拿着现金还不如买茅台”,并多次披露加仓动作,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茅台“文化+稀缺+现金流”价值体系的认可。茅台通过茅粉节、节气祭祀等活动深化品牌文化IP,同时以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动作增强投资者信心,使其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国信证券分析指出,飞天茅台价格长期稳定在城镇居民月收入约1/3区间,其价格锚点基于大众购买力而非短期投机,这构成了价格稳定的底层逻辑。
值得警惕的是,线上参差不齐的低价促销不仅冲击原有价格体系,更滋生了假酒泛滥的风险。线下经销商提示,部分线上低价茅台可能存在回收酒流入的情况,消费者一旦买到假酒,维权过程往往耗时耗力。对此,贵州茅台在官方平台持续置顶提醒,引导消费者认准正规销售渠道,并与各大网络平台建立假冒侵权信息绿色处置通道。11月15日,抖音电商关停部分未授权茅台店铺,对“不符合资质要求”“扰乱经营秩序”的商家进行处罚,彰显了平台治理的决心。
尽管价格争议不断,茅台在双十一期间的市场表现依然亮眼。京东酒类战报显示,茅台在品牌销量、单品成交、用户青睐榜、陈年酒销售四大板块均位居第一,其中品牌成交量同比增长24%。这一成绩印证了茅台在消费者心中的牢固地位,也说明理性消费趋势下,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价值与购买渠道的可靠性。
这场“低价茅台”幻觉的背后,是电商平台流量竞争的现实,也是茅台价格体系韧性的彰显。对于消费者而言,1499元的抢购噱头终究难以成为常态,2000元左右的终端成交价才是市场真实水位;对于行业而言,茅台的价格稳定逻辑揭示了高端消费品的核心竞争力——既要通过渠道调控与产品创新筑牢市场根基,也要依靠品牌文化与价值共识穿越周期波动。
在消费回归理性的当下,“低价茅台”的喧嚣终将散去,而基于真实需求、品牌价值与科学调控形成的价格体系,才是茅台穿越市场周期的核心底气。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执着于难以企及的“低价幻觉”,不如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方能真正享受高端白酒带来的消费体验与价值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