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美国主导,联合G7成员国以及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等,共31个国家宣布成立“关键矿产联盟”,并针对中国稀土产业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首先砸下巨资,试图打造所谓的“中国外稀土资源带”。9月2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启动“全球稀土勘探基金”,与欧盟、日本共同出资50亿美元。资金主要投向澳大利亚芒廷帕斯矿的扩产和加拿大托尔湖矿的新建项目。与此同时,美国还借“战后重建援助”之名,要求乌克兰签订矿产协议,获得利沃夫州稀土开采权。欧盟则在推进“东欧稀土走廊”计划,打算在匈牙利、波兰建设三座稀土分离厂,力争到2030年实现20%的稀土自给。为了加快进度,美国甚至降低环保标准,允许明尼苏达州使用露天开采,引发当地原住民的强烈抗议。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澳大利亚芒廷帕斯矿已运营五年,但开采的原矿仍需运到中国江西进行精炼,因为当地缺乏中重稀土分离的核心技术,自行处理的回收率仅60%,远低于中国企业99.5%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早有布局。以北方稀土为例,其分离工艺被拆解为200多个环节,每位技术人员只掌握部分流程,核心配方还由人工智能系统加密管理。中国在稀土功能材料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中科三环研发的钕铁硼磁铁矫顽力达到24kOe,而美国企业的量产产品还停留在20kOe,差距显而易见。 在贸易领域,这些国家也采取围堵措施。美国海关计划自2025年4月起,对中国稀土磁铁加征25%关税,并与日本、韩国推行“稀土进口配额制”,规定从中国进口比例不得超过60%。欧盟则以“碳排放超标”为由,对中国稀土氧化物征收每吨120欧元的碳关税。同时,他们还在WTO起诉中国,声称中国的出口管制“违反贸易规则”,要求取消即将实施的中重稀土出口限制。 但这些措施反而伤害了自身产业。美国新能源车企首当其冲,特斯拉上海工厂因稀土磁铁短缺被迫减产,Model 3的交付周期从3周拉长至2个月。马斯克甚至公开抱怨关税让每辆车成本增加1.2万美元。欧盟的碳关税同样陷入尴尬,中国稀土企业通过光伏供电和余热回收技术,将碳排放降至每吨0.8吨二氧化碳,比匈牙利分离厂的1.5吨还低,欧盟只得悄悄推迟政策实施。至于WTO诉讼,中方提交了120份证据,证明管制符合《国际防扩散公约》,对方指控几无依据。 这些国家还寄希望于研发替代材料。美国国防部资助麻省理工研发“无稀土永磁体”,尝试用铁氮合金替代钕铁硼;日本住友化学投入200亿日元攻关“陶瓷磁性材料”;欧盟则重点研究稀土回收,在德国建了汽车磁铁回收试点厂。但这些项目都存在明显短板。铁氮合金磁铁的性能只有钕铁硼的三分之一,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需求;欧盟的回收项目成本过高,每吨废旧磁铁回收要8000美元,提取率仅40%,远不如直接从原矿获取划算。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动作引人注目。9月28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与参谋长穆尼尔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后,直接前往白宫,将稀土样品递交给特朗普。从现场照片看,特朗普听得相当认真,不时点头。而早在9月8日,巴基斯坦就与美国USSM公司签署稀土开发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美国将分两阶段投资,首期5亿美元用于勘探,后期协助建设提取和加工设施,合作区域集中在开伯尔-普什图省、俾路支省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等地。但这些地区安全风险极高。 巴基斯坦之所以急于出手,原因在于经济困境。其外债高达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仅能支撑三个月进口,财政赤字占GDP超过一成。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年轻人就业困难,矿业开发被视为缓解压力的出路,可提供大量岗位,涵盖采矿、运输、精炼等环节。同时,巴基斯坦也想借美国平衡印度在南亚的影响。近期,美印因关税与俄罗斯石油采购矛盾频发,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还调整H-1B签证政策,冲击印度IT产业。特朗普更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暗示,可能进一步对印度施压。 尽管如此,巴基斯坦仍为自己留了后路。协议有效期通常为5至15年,后期可选择续约、收回或转让开采权。防长阿西夫也强调,中巴关系不会因与美国的合作受到影响。夏巴兹在联合国大会上还特别感谢中国对巴方的支持,毕竟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意义重大,中国在基建与能源领域的作用难以替代。 从美国角度看,巴基斯坦的稀土资源正中下怀。稀土在高科技和军事装备中不可或缺,一架F-35战机需要420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甚至要4吨。美国国防部报告指出,其现役1900多种武器系统都依赖稀土。然而,美国本土稀土大多是伴生矿,提炼成本高,环保审批繁琐,加工环节严重依赖外部。 那么,美巴合作会不会冲击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短期来看并不会。即便签署协议,从勘探到投产至少需要5到10年,再加上矿区安全问题,前景难料。而中国的稀土产业链优势极其稳固,掌握了全球60%以上的开采量,92%的加工环节集中在中国。在技术上,北方稀土已建成全球首条智能分离生产线,效率提升40%,成本下降15%。在高端材料方面,中科三环的磁铁性能也领先美国同类产品。 贸易上,中国则与巴西、越南签订“稀土-技术互换协议”,确保长期供应。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钕铁硼磁铁出口额同比增长22%,高端产品占比已达65%。换句话说,即便美国从巴基斯坦拿到稀土原矿,短期内依旧离不开中国的精炼与加工能力。 归根结底,稀土之争不是单纯的资源竞争,而是产业链与技术话语权的较量。凭借在技术、规模和产业配套上的优势,中国稀土产业的全球地位难以撼动。无论是欧美的限制措施,还是美巴的新合作,短期内都难以改变这一现实。未来,中国稀土产业还将不断升级,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文/编辑:财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