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纽约黄金交易时段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的过山车行情。 现货黄金价格一度跌破3611.88美元/盎司的关口,但随即又强势反弹,触及3643.98美元/盎司,单日价格波动高达32美元。 尽管收盘时,现货黄金小幅下跌0.18%,报收于3633.81美元/盎司,但当日剧烈的价格起伏无疑让不少投资者猝不及防,心有余悸。
无独有偶,同在9月11日,国内金价也未能幸免于这场波动。 上海黄金现货(黄金T D)从830.25元/克下探至826.63元/克,跌幅为0.44%。 而上海黄金期货(沪金)则从834.02元/克滑落至829.26元/克,跌幅更是达到0.57%。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11日波动发生的前一日,即9月10日,黄金市场已然经历了一次大幅跳水。 当时,现货黄金在创下3675.01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后,遭遇了近50美元的暴跌,最终收盘转为下跌。
这两日金价的剧烈震荡,其核心驱动因素在于美国关键经济数据的发布。 9月1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显示,环比上涨0.4%,超出道琼斯调查经济学家预期的0.3%。 然而,同比累计涨幅为2.9%,则与市场预期一致。 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项目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3.1%,均与预测相符。
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市场却显露出疲软迹象。 截至9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经季节性调整后,较前值增加了2.7万人,达到26.3万人。 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自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更是远超市场预期的23.5万人。 独立金属交易员Tai Wong对此评论道:“在核心CPI环比增幅仍维持在0.3%的情况下,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的飙升,触及近三年来的最高点26.3万人,可以说‘拯救’了黄金。”
受此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随之调整。 FXStreet分析师Christian Borjon Valencia指出,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创下四年新高,使得市场对美联储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的押注升至90%,而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则降至10%。
此次数据公布后的反应并非孤例。 在此之前的9月10日晚间,美国公布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据大幅低于预期,本应利好黄金,但黄金价格却不升反跌。 当月PPI同比涨幅为2.6%,低于预期的3.3%;环比则录得-0.1%,远低于预期的0.3%。 尽管这组数据从理论上讲对黄金构成利好,但市场似乎已提前消化了这部分潜在的利好。 部分投资者选择了“利好出尽即利空”的操作模式,导致数据公布后金价在短暂拉升后迅速回落。
从技术面来看,前期黄金价格的连续上涨并创下历史新高3674美元/盎司,也促使部分投资者选择锁定利润,短期内的抛售压力引发了技术性回调。 此外,美元指数从低点反弹以及美股继续刷新历史高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流入黄金市场的资金。 这种资金分流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金价的波动性。
回顾近期走势,黄金价格自年初以来已累计上涨38%,若算上2024年的27%涨幅,两年内的总回报相当可观。 在此过程中,美元的走势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2024年起,全球央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 2025年,全球央行购金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44吨/季度,这一历史性高位不仅显著增加了黄金的实际需求,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硬通货的地位。
国际金价的波动自然会对国内市场产生传导效应。 不同品牌的黄金首饰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周生生、六福珠宝、金至尊、周大生、潮宏基等品牌,其黄金首饰价格均在每克1073元。 老庙和亚一金店的价格略低,为每克1071元。 周六福相对更为亲民,报每克1038元。 而菜百和宝庆银楼的价格则在每克1032元至1036元之间徘徊。
即将于9月16日至9月17日召开的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极有可能标志着已暂停一年的降息周期重启。 自8月末以来,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逐步增强,已经推动国际金价稳步上涨。
通常而言,美联储降息对金价构成利好。 黄金作为一种无息资产,其本身不产生任何利息收益。 美联储降息导致的利率下行,会降低持有无息资产的隐性持有成本,从而提升黄金的估值。 此外,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美元通常会走弱。 这会降低非美货币持有者的购金成本,刺激全球需求,进而推动金价上涨。
从历史数据来看,自1970年以来,美联储的12次降息操作前,黄金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势,平均涨幅可达8%。 然而,在降息实质性落地之后,金价的走势则变得更为复杂,涨跌概率接近各占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9月9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修正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中,非农就业人数被下修了91.1万人,这一幅度远超市场预期的-70万人。 这一疲软至极的数据本应提振金价,但结果却引发了市场回调。
究其原因,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早已被充分消化。 9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近90%,这使得利好提前兑现,数据公布后反而触发了投资者的获利了结。 这正是典型的“买预期,卖事实”的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