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变动传闻起
7月22日,招商基金一则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看似平常,却在市场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旗下明星产品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增聘陆文凯与现任基金经理翟相栋共同管理,这一“共管”模式瞬间触发了业内对翟相栋离职的猜测。
业绩规模双起伏
天天基金网显示,翟相栋所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其任职回报达115.81%。在2022年4月,翟相栋接手招商优势混合时,基金规模仅为不足4000万元的“迷你基金”。而到了2024Q4,基金规模已过百亿。
2025Q2由于业绩不佳导致管理规模从100亿元跌至80亿元,流失近20%,翟相栋对此的解释为没有参与本季度赚钱效应较好的高股息、创新药、军工和小微盘板块,以及重点布局(港股互联网头部)方向没有跑赢指数。2025Q2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金蝶国际、腾讯控股、第四范式、金山云、阿里巴巴、美图公司、兆易创新、快手、地平线机器人、美团。
新任的基金经理陆文凯,此前管理规模为43.08亿元。与翟相栋重点关注港股TMT板块相比,其对于资源、消费股的关注度更高:个人重仓股包括了绿城中国、海底捞、海澜之家、西部材料等。业绩来看,陆文凯的业绩回报整体也优于市场。
人事布局迎变动多
今年上半年招商基金变动较大,自钟文岳5月20日接任招商基金总经理后,一口气任命了3位副总(王景、朱红裕、陈方元)。6月19日,招商基金首席配置官于立勇升任首席(副总级),主管FOF和养老金任务。
基金经理层面,自2024年起共有10位基金经理离任,位居全行业并列第四,离职的包括“固收一哥”马龙、贾成东、苏燕青、王岩等。此前我们在《》中已对招商基金的经营困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当前公募行业正在致力于“去明星化”,转向团队化运作,基金公司通过投研体系建设弱化个人影响;另一边,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面临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或加盟头部公募基金,或转战私募。根据私募排排网,截至6月30日,“公奔私”基金经理已有863名。
潜规则引关注
此次市场对翟相栋离职的猜测主要源于公募行业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先增聘共管、再卸任离职”。
过往案例中,嘉实基金洪流、中庚基金丘栋荣、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等百亿基金经理均通过这一路径完成交接,市场也据此形成对基金经理变动的预判逻辑。
而对于招商基金而言,随着不乏像马龙、翟相栋这样优秀的基金经理出走,也让市场对公司的人才吸引产生了疑问。在当前行业背景下,新管理层在上半年虽有一系列调整动作,然而是否能够更好地适配行业环境与投资者期待,我们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