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横跨大西洋的贸易风暴正在席卷而来,其核心是美国与德国之间的激烈对抗,而中国则扮演着关键的幕后角色,以其“三件法宝”——广阔的市场、丰富的稀土资源和战略上的协同合作——改变着这场博弈的天平。 这并非简单的关税摩擦,而是关乎战略和地缘政治的深层次对撞。
白宫悍然宣布对欧盟汽车加征高达30%的关税,激怒了长期保持克制与低调的德国。 面对美国的霸凌,德国罕见地亮出强硬姿态,掷地有声地宣告:“奉陪到底!” 这是德国几十年来最为激烈的一次贸易反击,也是欧盟首次在德国主导下,明确将美国列为征税对象。 德国之所以敢于如此强硬地“摊牌”,并非源于其自身的勇气,而是源于来自东方的三根“支点”赋予的底气。
2025年7月22日,欧盟委员会收到一份来自德国财政部、经济部和交通部的联署文件,启动对美国新能源汽车、医疗设备和智能制造产品的“对等性特别关税”评估。 这一举动震撼了布鲁塞尔,标志着德国不再躲在欧盟的集体背后,而是主动牵头对美国施压。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迅速响应,荷兰和丹麦也在幕后参与清单协商。 这是德国第一次将美国摆在其制裁对象的名单上,而非以往在美欧争端中扮演的“调解者兼妥协者”角色。
这种强硬的反击并非仓促之举。 在过去的几轮贸易摩擦中,德国一直保持着克制,一方面顾虑失去美国市场和北约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缺乏可靠的替代选择。 然而,如今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已经悄然成为德国制造业的坚实后盾。
数据显示,奔驰超过三分之一的销量依赖中国市场,大众汽车的这一比例更是接近一半。 仅在过去一个月,中国不仅释放出支持中德新能源合作的积极信号,还放宽了德国电池配套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批准了宝马和大众的重大投资项目。 更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开始为德国车企提供新型电池解决方案。 这并非简单的市场开放,而是精准的战略性支持。 德国制造业在中国市场的稳定增长,直接增强了其与美国谈判的底气,使之在中美之间摆脱了被动局面,第一次拥有了“选边”的筹码。
更深层次的支持来自资源领域的博弈。 7月上旬,一份美国国防部泄露的文件显示,美方急于补充F-35战机稀土金属库存,暴露了其对稀土资源的严重依赖。 虽然文件未明确提及中国,但全球皆知美国在稀土资源的冶炼、提纯和加工环节长期依赖进口,只能通过中间商进行迂回采购。 正是在这一敏感时刻,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包括钕铁硼在内的高性能磁材实施出口许可证审查,正式收紧稀土出口。
而德国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虽然德国的稀土产业链并不完整,但在欧洲国家中却拥有相对优势。 法国能够提取稀土,但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西班牙能够进行烧结,但精度控制能力不足;而德国则在欧洲各国中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加剧了美国的焦虑,同时也向德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德国并非孤立无援。 在稀土供应链中,德国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弱者,甚至可能成为中美博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安全领域,德国也正在悄然转向。 过去两年,德国安全部门频频曝光“间谍案”,这表面上是国内的反间谍行动,实际上却反映出德国对长期以来对美过度依赖的反思。 越来越多的德国政界人士开始质疑美国对德国的影响力。 这些事件最终将德国推向了“反击”的轨道,而中国的“三件法宝”——市场、资源和战略合作——则构成了德国战略转向的三大支点。 这并非简单的“援助”或“依赖”,而是真正的战略协同。
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白宫迅速发出警告,威胁取消“德美能源协议”中的战略豁免条款。 美国国务院也发表声明,指责德国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跨大西洋联盟的信任。 然而,德国这次并没有屈服于美国的恐吓。 德国媒体掀起了一波质问潮:“我们还要被美国控制多久?”
德国的反击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德国不仅要在欧盟内部争夺对华话语权,更要尝试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不再是被动跟随者,而是政策制定者。 中国则表现出克制而具有战略分量的姿态,每一个“小动作”都释放出明确的信号:这是一场三边博弈的升级版。 美国试图打压欧盟,德国挺身而出;中国则在边线安静布局,稳坐钓鱼台。 美国强压,牌打光了;德国站起,不再跪着;中国说话,音量逐渐变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博弈的延续性。 德国议会部分议员已提出“对等外交机制改革”,试图制度性地削弱对美政策的依赖。 这并非一时之勇,而是德国政策方向的深度调整。 局势正在演变为一种新常态:德国动手,美国慌张,中国沉稳。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贸易冲突,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场冲突是否会成为新的全球力量平衡的转折点,又是否会彻底改写中欧之间的战略定位? “想打仗?奉陪到底!” 这是德国对美国发出的宣战书,也是对过去几十年依附性外交的告别。 借助中国提供的“三件法宝”,德国终于敢于转身,敢于亮剑。 德国能否在中美之间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这场反制是否会引发欧盟内部的分裂,还是会催生更大范围的战略重构? 这有待时间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