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酒厂都得喊山西汾酒一声“汾老大”。风水轮流转,从后来的浓香再到酱香,随着“酱香热”的退却,以及汾酒的强势崛起,中国白酒行业又回到“清香时代”了吗?
相信这是所有中国酒业人士关心的话题。
然而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和深入洞察,我们发现,尽管“清香时代”还没真正到来,但清香内部已经有人开始搞分裂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在结束一周工作、开启周末的周五夜生活时分,我们一边小酌,一边聊聊这个事儿。
汾酒引领清香强势崛起,但现在还谈 “清香时代”还为时尚早
回顾山西汾酒近十年的业绩表现,“稳健”这个词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尽管这十年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时而呈现不确定性,但汾酒的增长确实压舱石一般的确定。
根据山西汾酒发布的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360.11亿元,同比增长12.79%;净利润122.43亿元,同比增长17.29%。
可以说,汾酒这份成绩单创造了两项新纪录:1,从汾酒自身纵向来看,这家企业已经连续10年双增长。其中,净利润在近10年均为两位数增长,相较于名酒开放市场化运作的1998年增长了2447倍,增速位居行业第一;2,汾酒2024年晋升行业“探花”宝座,基本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愿景,打破了近15年来中国白酒行业前三强品牌固化的局面。
在汾酒的引领带动下,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这是否意味着 “清香时代” 已经真正来临?答案是谨慎乐观。
根据黑格咨询发布的《2023-2024中国清香型白酒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清香型白酒整体销售收入900亿元,同比增长10%,只占白酒市场整体份额的15%。
从市场规模来看,清香型白酒与浓香、酱香酒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另从品牌影响力来看,虽然山西汾酒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白酒品牌,但在整个白酒行业中,茅台、五粮液等品牌的影响力仍然一马当先。而且,除了汾酒,清香型白酒领域缺乏其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这也限制了清香型白酒的整体发展。
从消费群体来看,清香型白酒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北方市场,尤其是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在南方市场,清香型白酒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低,消费群体相对较小。这也导致了清香型白酒在全国市场的布局和拓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虽然汾酒引领清香酒强势崛起,但现在还谈不上 “清香时代”。清香型白酒要想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还需要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认知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张红军以产地跟汾酒划清界限,看似差异化,实则在搞清香内部分裂
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黄河两岸清香酒高峰论坛上,陕西杜康集团董事长张红军强调,未来需从产区风味、原料风味、工艺风味、储存容器风味、储存环境风味及储存时间这六个维度,清晰阐释 “国槐老清香” 与山西汾酒在风味上的差异,进而找到具有差异化的销售渠道。
陕西杜康集团董事长张红军
以产地为切入点,强调陕西白水杜康的独特性,陕西杜康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试图与山西汾酒划清界限。而他提出的 “黄河清香” 概念,看似是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则是在搞清香内部分裂。
白酒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 “产区决定品质”。不同的产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原料资源和酿造工艺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酒风味。比如,贵州茅台镇的酱香型白酒、四川宜宾的浓香型白酒、山西杏花村的清香型白酒等,都是因为产区的独特性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清香型白酒领域,虽然不同产区的产品在风味上可能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上仍然属于同一品类。山西杏花村作为清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其酿造工艺和产品标准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其他产区的清香型白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也是借鉴和学习杏花村的经验和做法。
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张红军提出的 “黄河清香” 概念,将陕西白水杜康与山西汾酒对标的同时做出显著区隔,试图通过强调产地的差异来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清香型白酒品类的整体发展,反而会让消费者对清香型白酒的认知更加混乱。而且,在当前清香型白酒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内部的分裂只会削弱整个品类的竞争力,给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等竞争对手提供可乘之机。
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在发言中将黄河与清香的关系升华为文化使命:“黄河是两岸清香美酒的灵魂,其纯净水源、优质粮谷与精湛技艺的交融,造就了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的独特风格。白水杜康始终以‘少康作秫酒’的古老智慧为指引,坚守省级非遗杜康酒艺,通过酒体设计创新与智能化酿造,将最纯正的‘黄河清香’奉献给时代。”
相当于,在大清香内部,张红军以产地和工艺为卖点,试图与汾酒划清界限,自立门户,看似差异化营销,实则是内卷,不仅难以争抢到清香蛋糕,反而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让行业人士觉得是在搞噱头,缺乏诚意。
关键阶段,清香内部需要抱团,共同开创 “大清香” 新黄金十年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清香型白酒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团结,共同开创 “大清香” 新黄金十年。
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个品类的崛起,都离不开行业内企业的共同努力。比如,酱香型白酒在过去的十年里能够迅速崛起,成为白酒行业的热门品类,除了茅台的引领作用之外,还得益于珍酒、郎酒、习酒、国台等众多酱香型白酒企业的共同推动。这些企业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工艺创新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构建起良好的行业生态,共同做大了酱香型白酒的市场蛋糕。
对于清香型白酒来说,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汾酒的带动下,清香型白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想实现更大的突破,还需要行业内的企业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一方面,各企业要加强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提升清香型白酒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和分裂,维护好清香型白酒的品类形象和市场秩序。
在第六届黄河两岸清香酒高峰论坛上,虽然张红军的发言和做法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但也有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本次大会汇聚了黄河流域陕、甘、宁、晋、豫、青、新等省区的行业领袖、酿酒大师、专家学者,以及全国经销商代表和主流媒体,共同探讨清香型白酒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而且,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5黄河两岸清香酒高峰论坛年度共识》,标志着黄河两岸清香酒产业将携手共进,以品质为基、文化为魂,共谋发展新篇章。
这些都表明,清香型白酒行业内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更多的清香型白酒企业能够摒弃分歧,携手合作,共同开创 “大清香” 新黄金十年。只有这样,清香型白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