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如何“超越增长”?
迪丽瓦拉
2024-08-06 13:07:24
0

禅城立足中心城区工业实际,推动“工业上楼”。罗湛贤摄

全国百强区开展新一轮竞逐,禅城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日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其中在“2024赛迪百强区”榜单中,佛山市禅城区再度跻身前50名,位列第35名,与去年排名持平。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佛山经济出现波动调整等压力和挑战下,禅城能够企稳并非易事。更何况,今年上半年,该区GDP、工业投资、社消零等多项重要指标增幅跑赢全省、全市大盘,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从今年的“赛迪百强区”榜单来看,禅城的表现虽不乏亮点,但距离前十还有不少追赶空间,而排在身后的“追兵”强劲,大有赶超之势。

针对今年百强区榜单,《报告》提出,在中国城区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存在相当部分的“超越增长城区”,这些城区达到一定经济体量后,依然能够突破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要实现“超越增长”,禅城如何稳中求进?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城心”稳中有进,增速跑赢大盘

赛迪百强区榜单,因对评价区域发展质量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而备受关注。每年的排名变化,更是区域竞争力角逐的重要体现。

在去年的榜单中,禅城位列第35名,比往年上升了4名,在上榜的广东17个区中,升幅最大。在上榜的全国万亿GDP非直辖市中心城区中,禅城的“上进”势头也是最猛。

《报告》指出,2024年百强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整体趋向缓解,但各梯队内部城区竞争更加激烈。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作为中心城区标准,全国万亿非直辖市中心城区在今年的榜单中,不少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尤其是排在禅城前面的,深圳市福田区排位第3,较去年下降了1名;广州市越秀区排位第15,较去年下降了3名;济南市历下区排位第27,较去年下降了2名;福州市鼓楼区排位第29,较去年下降了2名。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挑战下,禅城尽管未能更进一步,但能够顶住压力,在第35位上企稳,殊为不易。

今年的赛迪百强区榜单延续了“双门槛”评价原则,即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采用23个指标构建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从百强区的排名前五十来看,禅城的经济实力较为突出,去年全区GDP为2387.5亿元,同比增长5.6%,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辖县区中排名第四,在全国地级市辖县区中排前十,勇夺佛山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第一名。今年上半年,该区GDP为1096.06亿元,同比增长4.1%,跑赢全省、全市大盘。

《报告》研究成果显示,今年百强区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强支撑、强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城市中的平均首位度(城区GDP与所在地级市GDP的比值)及平均贡献度(城区GDP较上年增量占所在地级市GDP较上年增量的比重)分别为16.2%和16.0%,是引领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禅城的集聚效应也十分突出:以全市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8%的经济总量,首位度和贡献度约为18%和17.9%。经济密度高达15.5亿元/平方公里,超过百强区榜单中排名第4和第5的深圳市宝安区和龙岗区,对佛山经济增长的支撑力进一步增强。

突破发展瓶颈,激发“五大动力”

中心城区发展的经验表明,当经济达到一定体量后,往往会在产业结构、要素支撑、创新驱动等多方面面临发展瓶颈,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全面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繁荣发展,是各中心城区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的共性问题、关键问题。

禅城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作为土地开发程度超80%的老城区,禅城一直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土地承载力偏低、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等问题,亟须突破“天花板”,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区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中国城区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存在相当部分的“超越增长城区”,这些城区在达到一定经济体量后,依然能够突破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据此,该中心提出“城区超越增长理论”,总结了城区实现“超越增长”的五大动力要素,即战略目标再定位、优势禀赋再挖掘、创新能力再塑造、产业体系再迭代、营商环境再跃升。

对照上述理论,近年来禅城也在奋力突围。

战略目标是城区经济发展的统领。近年来,禅城提出打造“佛山之心”的全新战略定位,明确要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和支持。

资源禀赋是城区经济发展的基底。禅城深入剖析自身发展的资源禀赋,聚焦打造都市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商业消费中心、岭南文化中心。尤其在都市制造方面,立足中心城区工业实际,实施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建成大量优质载体,推动“工业上楼”,引进一大批占地小、价值高、效益好的优质企业。

创新能力是城区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禅城积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依托有研广东、佛山产研院等重点平台,发展科技服务业,做大中试孵化的品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乐园,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产业体系是城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禅城一方面实施陶瓷、童装、针织、不锈钢等传统产业提振行动,另一方面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推动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全力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营商环境是城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禅城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全方位优化“益晒你”服务体系,打造禅城“企业会客厅”,深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和“一件事”主题式服务,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让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成为禅城最响亮的名片。

以战略目标再定位为核心统领、以优势禀赋再挖掘为基础依托,以创新能力再塑造、产业体系再迭代、营商环境再跃升为主要策略路径,禅城重塑增长动力,突破了发展瓶颈,实现了经济稳健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持续跃升。

标兵远追兵猛,“加好友”拓圈层

尽管一直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禅城仍需加紧发力。

往前看,禅城与赛迪百强区榜单前十相比,经济总量仍有一定距离,不仅与同属佛山、排名第6的顺德和第9的南海相差超千亿元的规模,相较于同为中心城区的深圳市福田区,两地的体量差距也有所拉大。在GDP超2000亿元的梯队中,禅城的排位也相对靠后。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珠海市香洲区今年强势“进位”:去年排名还稍逊禅城,居第36位。今年一举上升了6名,超越了禅城多个位次,排名第30。

作为珠海的中心城区,香洲区的首位度在百强区榜单中最高,达43.8%。今年上半年,该区GDP达1005.79亿元,同比增长4.1%,首次在上半年突破千亿大关。

绍兴市柯桥区也不容小觑。去年,该区GDP为2030.29亿元,同比增长8.3%,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超8%,今年在百强区榜单中位列第37,比去年上升了2名,与禅城的差距正在缩小。

标兵愈远,追兵赶超。站在区域竞合的高度上,禅城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报告》指出,中国城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重把握五个重点:一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增添城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城区生产力发展新质态;三是推动发展方式创新,筑牢城区绿色发展生态底座;四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夯实城区高效发展制度保障;五是加快人才引培工作创新,塑造城区未来竞争新优势。

禅城既要练好内功,也要主动放眼全国、对标先进。通过外联结盟,拓展发展纵深,提升品牌影响力。

今年赛迪百强区榜单中,还有不少是禅城的“新盟友”,如排名第13的成都市武侯区、排名第49的长沙市天心区。前者是川蜀文化名城,后者近年发展势头强劲,与禅城均有相似的区位优势、文化底蕴和产业结构。合作契合度高、互补性强。

今年以来,禅城主动向国内其他万亿城市中心城区“加好友”,先后携手常州市天宁区、成都市武侯区、长沙市天心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拓展合作新圈层。目前,禅城已与东、中、西三地的中心城区搭建起紧密合作关系,文商旅发展“朋友圈”正不断拓展。

接下来,禅城还计划与重庆、南宁等区域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开展商贸联动合作,推动城市之间相互引流、相互赋能、共享资源,共同拓展纵深,实现发展共赢。

跳出佛山谋发展,禅城正以更大的格局、更宽广的视野,在合纵连横中抢位争先,在百强比拼中直面挑战、勇往直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