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14日讯 (记者 李丹萍 胡劼)日前,安永大中华区(下称“安永”)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A股共有44家公司首发上市,合计融资329亿元,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下降75%和84%。
今年上半年,A股IPO平均融资额降至7.48亿元,同比下降38%。同时,截至6月12日,未有一家企业融资额超过50亿元。
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节奏IPO放缓后,企业投资方也在寻求退出渠道,包括转道美股、港股上市,以及通过重组合并的方式来完成退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IPO节奏没有恢复到市场预期水平的话,会有不少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的机会,交易市场更为活跃。”
IPO数量与筹资额大幅下滑
当前,A股IPO市场延续阶段性收缩态势,IPO数量与筹资额大幅下滑。
安永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预计共有44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329亿人民币,IPO数量及筹资额同比分别下降75%及84%。分板块来看,创业板及上海主板分别位列IPO数量和筹资额第一;专精特新企业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占比分别达48%及35%,为同比历年最高。
从行业来看,“硬科技”企业仍是上市主线。其中,“硬科技”企业较多的工业、科技以及材料的IPO数量及筹资额分别占上半年总量的89%和88%。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IPO进一步降温,2024上半年仅有两家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企业上市。
IPO活动放缓,与资本市场监管政策持续加码,企业上市门槛提高关系密切。
上半年A股IPO终止数量不断攀升,其中主动撤回企业占比高达97%,排队数量也有较大缩水,从2023年底的767家,下降至2024年6月10日的526家。IPO首次申请企业数量锐减,截止2024年6月10日,仅有2家企业首次申报IPO。
“IPO门槛的提高,有助于筛选出更具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市场。伴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相信A股市场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IPO生态将迎来变革。”杨淑娟表示。
新股定价方面,在从严监管高定价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首发市盈率同比下降,仅有一家IPO首日破发,IPO首日回报同比大幅上升。新“国九条”提出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各环节监管,整治高价超募、抱团压价等市场乱象。
杨淑娟指出,A股节奏IPO放缓后,企业投资方也在寻求退出渠道,包括转道美股、港股上市,以及通过重组合并的方式来完成退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IPO节奏没有恢复到市场预期水平的话,会有不少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的机会,交易市场更为活跃。”
其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拟IPO企业主动撤回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上市门槛的提升,监管审核的收紧,最终是有利于形成一个更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从中介机构一方来看,包括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短期内投行业务确实会受到影响,但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的机会,也会带来业务增长点。
预计港股第三季申请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半年,内地企业继续主导香港IPO市场。自去年下半年起,不少内地企业已咨询或启动赴港上市项目,今年以来气氛更见进一步加强。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认为:“选择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之中,一部分筹划赴港上市已久,另有部分则鉴于目前的监管环境选择‘改道’香港。对内地企业来说,港股上市的周期相对较短,以目前的监管环境而言,亦较A股上市有更高确定性。”
在A股IPO短期保持收紧的状态下,港股第三季申请或将大增。安永报告指出,证监会4月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头部企业赴港上市融资。内地企业从A股“改道”香港上市的步伐正在加快。随着内地行业头部企业赴港上市,IPO筹资规模也有望增加。
何兆烽补充道:“内地企业启动赴港上市工作的数量在今年3、4月开始明显增多,相信第三季度申请企业数量会大增。除了致力把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窗口期,香港特区政府及监管机构继续提升香港市场竞争力,包括提升股市效率及流动性,以及吸引中东和东南亚企业来港上市,也起到重要作用。”
展望下半年,内地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正在积极建设,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IPO活动有望逐步恢复,但短期仍将保持一定的收紧状态。
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的实施,提高了A股上市门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治理结构等方面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资本对IPO项目的选择也开始分化,拥有核心技术企业及“更会赚钱”企业等更受资本青睐,有助于筛选出更具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安永预计,以科技、传媒与通信、工业和材料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是下半年企业上市的主要行业,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受政策影响,上市热度有所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