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士忌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多个国家及地区居民的喜爱,是全球烈酒市场的重要品类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威士忌这种高贵、低调的饮品逐渐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随着国内酒企相继入局,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中国威士忌酒市场规模从2015的13.03亿元增长至48.33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58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威士忌酒是以谷物(包括麦芽)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储存、调配而成的酒精度大于或等于40度(体积分数)的蒸馏酒,需要在橡木桶陈酿数年。威士忌种类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爱尔兰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波本威士忌、田纳西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日本威士忌等等。威士忌种类还可以根据使用的谷物成分的不同来划分,分为单一麦芽威士忌、谷物威士忌、调和威士忌。威士忌在国际酒类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苏格兰威士忌最为著名。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酒类行业的监管具有综合性,所涉监管部门较多,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等共同构成,酒类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同时接受上述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酒类行业涉及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包括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要承担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对行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2、相关政策
近些年以来,为了推进酒业及酒类流通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一些相关政策,比如《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为酒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发展历程
中国威士忌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总体经历了起步阶段逐渐向探索与发展,再到品牌崛起与国际合作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努力和探索,逐步走向成熟和国际化。
四、行业壁垒
中国威士忌酒市场竞争激烈,除了国际知名品牌外,国内也有众多酒类品牌竞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新进入的威士忌酒品牌还需要面对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建设、营政府监管和法规限制、资金需求、技术和生产工艺、品牌认知和消费者教育等一些壁垒,这些壁垒可能对新进入者或者品牌发展构成挑战。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威士忌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相互依赖性和制约性,使得对项目不能孤立看待。威士忌产业链上游是大麦、黑麦、燕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材料,再由药用甘油,榴花砂糖,酱色,黑枣酊,植物酊剂,威士忌香精,可可酊等成份配料配制而成。上游原材料会因下游市场未能及时开发而受到影响。
中游是威士忌生产酿制,中游生产项目会因上游原材料或下游消费量达不到平衡点而亏损,中国威士忌市场的头部企业均为海外酒企,且尚没有形成绝对龙头。下游主要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即饮渠道和非即饮渠道,其中即饮渠道主要集中在KTV、酒吧等娱乐场所;非即饮渠道主要以电商销售为主。下游消费市场也会因上游原材料不足而降低效益。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威士忌产业百科作为威士忌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威士忌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威士忌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