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全球货币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之前无限逼近美元的欧元,现在却只剩下美元份额的一半。
第二,人民币在过去10余年不断的努力,目前已经超越了日元,成为了全球第4大货币。
但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在Swift的统计数据中,美元依然独占47%,而人民币的份额为4.69%,还没有达到美元的1/10。
怎么办?
我们来看一看欧元的悲惨遭遇。
回顾2023年初,欧元曾占据国际支付市场高达37.88%的份额,与美元相差无几,俨然成为挑战美元霸权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短短一年间,欧元却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下滑,从巅峰跌至21.9%,损失近16个百分点,这样的惨状令人瞠目。
与此同时,美元则趁机抢占了欧元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货币霸主的地位。
在欧元诞生之前,日元凭借日本的Gdp达到全球第2位,也曾经一度威胁美元的地位。但是一场影响长达30余年的经济危机,让日元跌入凡尘,从此再也没有与美元抗争的能力。
而这一次情况颇为相似,欧元被美元打的落花流水,目前的国际支付份额甚至没有达到美国的一半。
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英镑依然排名第三,其国际支付占比为6.5%。而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也有所提升,达到了4.69%,位列全球第四,成功超越了日元后,已经连续5个月坐稳了这个位置。
尽管人民币的占比已经提升至4.69%,但似乎仍未能与我国现有的强大综合实力相匹配。毕竟,中国的GDP已经接近美国的70%,然而人民币的支付比例却仅为美元的9.9%。
更何况,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每年向全球输出大量的商品,外贸顺差位居全球首位,外汇储备更是超过3.2万亿美元。这样的实力背景下,为何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连美国的1/10都没达到呢?
如果你也有这个迷惑,那么说明你对货币支付份额的理解有偏差。
其实Swift每年所涉及的交易规模高达2000万亿美元,但是全球的贸易总额只是30万亿,所以贸易中是否用美元结算并不是最关键的。
更多交易来自于金融市场的交易。
尽管我国的经济和制造业实力不断攀升,但金融实力并未与之同步增长,仍有诸多需要提升之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以制造业立国的发展模式。
相较之下,美国经济高度依赖金融业,其金融业的发达也在情理之中,所以美元的交易占比高很多。
不过现在全球货币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美国不断的加息,造成需要融资美元时成本越来越大,因此不少融资开始转向其他货币,包括转向人民币。
另外美国的紧缩货币政策也导致许多国家出现了美元不足的情况,这也迫使很多国家放弃使用美元。
如果利用好这个机会,相信人民币可以向前迈一大步。
#热点议事庭#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
——请给本文点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