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获更多鼓励
迪丽瓦拉
2024-03-25 16:26:51
0

原标题: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获更多鼓励

生物医药是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国内产业布局的重点,也是刚刚结束的两会广受关注的热点。经历过资本市场投资的短暂退热后,下阶段生物医药领域将迎来投融资的崭新局面,社会资本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将发挥更大作用。

新质生产力加持

投融资迎来全新动力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推进健康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医药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已向高端技术领域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国家到地方,再到社会力量,都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医药市场之一。

尽管整体产业向好发展,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但疫情近两年也经历了预期减弱、资本市场低迷、企业融资困难的严峻挑战。这两年受宏观经济周期因素等影响,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正遭遇阶段性的寒冬。

据浙商证券统计,2023年中国创新药领域一级市场融资总额(含IPO前战略融资)是320.6亿元,IPO融资总额是111.2亿元,这两个数字均低于2022年,后者分别是473.6亿元以及263亿美元。而中国创新药领域已连续两年一级市场融资总额以及IPO融资总额双双出现下降。

据动脉橙数据库统计,2023年,资本寒冬持续影响一级私募股权市场的融资,国内医疗健康一级市场融资总额回落到2019年前后的水平,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额也回落到了2018年前后的水平。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两会之后,对于生物医药领域而言,无论是从产业内生增长,还是创投融资,都将迎来向好的转折点。

今年两会,“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各级政府都在支持生物医药领域“自主创新”,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从中央到地方全线助力

投资者敢于投资

从行业层面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的特点,创新企业从早期研发到产品上市的不同阶段都有挑战和风险,对投资依赖性高,因而对资金的投入要求也非常高。这个时候,融资是支撑研发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资本的力量尤为重要,特别对于生物医药作为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除了营造更好的产业创新生态,还要打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欢迎资本的进入,助力产业的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方面鼓励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一方面鼓励各地国有资本联合知名投资机构、产业集团、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生物医药投资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并通过设立种子基金、创新孵化基金等各类产业子基金覆盖产业生命周期全阶段。

从市场层面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1868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增至19755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超2万亿元。坚持看好未来生物医药领域投资前景的大有人在。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出,要让投资者敢于投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者敢于创新,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产业专项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共同支持生物医药研发。

几天前,复星医药宣布,公司控股子与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其他7方投资人,拟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计划募集资金50亿元,其中深圳市引导基金认缴份额达50%。全部投资将用于生物医药、细胞和基因等领域,其中投资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金额不低于目标基金可投资金额的70%。

专门设立产业基金,是深圳市不断健全产业政策,加大在生物医药产业投入的进一步举措,也会为接下来众多地方政府建立产业基金,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发展示范带头。

无独有偶,生物医药也被苏州市政府列为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当前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此前,苏州还发布了《关于支持建设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政策措施》,被业内称为“苏州生物医药十二条”。该文件为苏州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制了“金融工具箱”,由国资金融机构牵头设立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从直投基金到母基金,从初期项目到临床三期、到成熟管线的投资合作,实现全覆盖。

政策的确定性是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前提,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振了众多领域的发展信心,生物医药产业也将借此夺回资本市场的更多青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