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北上资金逐渐结束此前流出状态转向净流入,结构上托管于外资机构的北上资金已成为净流入主力,未来随着国内经济温和回升以及美联储政策转向,有望延续回流,有望对A股大盘成长风格形成一定提振作用。此外,偏弱的社融数据对市场情绪或有一定影响,但在当前各项政策集中发力的背景下,融资需求有望逐渐得到支撑。行业层面关注三条线索:1)“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2)“消费投资”方面涉及扩大消费与设备更新领域;3)出海相关领域。对应行业主要是TMT、机械、医药、电力设备、汽车、家电、纺织服饰等。
核心观点
【观策·论市】春节后为何北向加速流入A股及增持的方向?2月社融怎么看?1月底以来北上资金逐渐结束此前流出状态,转向净流入,春节后北上资金净流入明显加速。究其原因:(1)富时罗素指数调整带来被动跟踪资金将进一步增配A股。(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3)印度、日本等外围股市创历史新高的同时A股估值性价比突出,外资或存在一定组合再平衡的诉求。(4)2月CPI同比转正叠加1-2月进出口超预期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预期或有所修复。从净流入行业角度看,3月以来北上资金整体偏好买入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从目前来看,托管于外资机构的北上资金的风险偏好有所改善,未来随着国内经济温和回升以及美联储政策转向,有望延续回流,有望对A股大盘成长风格形成一定提振作用。1-2月社融在去年的高基数下同比明显回落,偏弱的社融数据对市场情绪或有一定影响,但在当前各项政策集中发力的背景下,融资需求有望逐渐得到支撑。
【复盘·内观】本周市场表现较好,主要原因在于:(1)CPI数据回暖;(2)本周美国公布的通胀数据整体超预期,带动美债收益率有所反弹;(3)年报与一季度报披露期,市场围绕业绩布局。
【中观·景气】2月台股电子厂商营收表现分化,新能源车产销量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收窄。2月台股电子公布营收情况,IC制造、PCB、多数存储器、镜头、面板和LED厂商营收同比上行,硅片、封装、被动元件厂商营收同比下行。受春节错位影响,2024年2月汽车产销同比由正转负,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收窄,1-2月累计同比仍然实现增长。乘用车、新能源车产销量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收窄,市场占有率保持高位。中国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收窄。
【资金·众寡】北上融资净流入,ETF净赎回。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入328.2亿元;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233.8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35.2亿份,较前期下降140.8亿份;ETF净赎回,对应净流出103.3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汽车等;融资资金净买入电子、电力设备、公用事业等;券商ETF申购较多,消费ETF赎回较多。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缩小,计划减持规模提升。
【主题·风向】OpenAI视觉语言大模型加持,Figure首发人形机器人demo。当地时间3月13日,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发布了自己第一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demo,虽然只用到了一个神经网络,但却可以听从人类的命令。OpenAI与Figure的这场合作实现了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进行端到端神经网络对话;OpenAI 提供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而Figure 的神经网络提供快速、低层次、灵巧的机器人动作。
【数据·估值】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较上周上行,PE(TTM)为13.7,较上周上行0.1,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29.8%分位数。板块估值多数上涨,其中,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和美容护理涨幅居前。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海外政策超预期收紧。
01
观策·论市——春节后为何北向加速流入A股及增持的方向
2024年度策略展望中,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信用周期平滑,社融对盈利驱动弱化,不同行业进入大分化时代。2024年政府开支力度加大,叠加全球紧缩周期结束后外需的改善,国内经济有望温和复苏,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上行周期,A股企业盈利上行,资金面转温和净流入。多因素共振,A股有望保持震荡上行的结构牛态势。结构上,成长风格相对占优,关注产业趋势明确、景气改善斜率较大、产能供需格局良好的科技、医药和部分周期行业。3月份我们发布月报《供求改善,风格生变》,认为前期流动性冲击和流动性回补所造成市场大波动基本告一段落,市场逐渐回归到相对平复的状态。市场将会重新回到经济基本面、企业盈利和资金面边际供求等关键因素。基本面和流动性保持弱改善的状态,市场在快速上行后有望逐渐平稳。从经济基本面的状态来看,过去两个月地产仍相对疲态,生产弱修复,消费尤其是出行消费仍相对强,预计出口将会边际改善。预计两会召开将会传递经济稳定的预期。供应端的情况来看,由于去年下半年开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出现,制造业新投产能需求已经明显回落,未来供求关系有望边际改善,自由现金流占比有望逐渐回升。这种环境下,利好消费、医药、制造业和科技领域的细分行业龙头份额提升和业绩边际改善。由于有很多行业在2023一季度受到疫情尾声的影响业绩基数较低,整体来看一季度企业盈利将会呈现弱改善的状态。资金面,在流动性正常化之后,目前来看,3月北向继续买入的概率较大,ETF份额仍保持增加的趋势,中证A50ETF发行结束,将会进入建仓周期。
1月底以来北上资金逐渐结束此前流出状态,转向净流入,春节后北上资金净流入明显加速。究其原因:(1)富时罗素指数调整带来被动跟踪资金将进一步增配A股。(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3)印度、日本等外围股市创历史新高的同时A股估值性价比突出,外资或存在一定组合再平衡的诉求。(4)2月CPI同比转正叠加1-2月进出口超预期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预期或有所修复。从净流入行业角度看,3月以来北上资金整体偏好买入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托管于外资机构的北上资金加仓的行业相对分散,且波动较大。第一,是延续外资对大白马的偏好,加仓银行、食品饮料等行业;第二,加仓了交运、采掘、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行业;第三,加仓了电力设备、电子、汽车等偏成长或者景气度边际改善的方向。从目前来看,这部分北上资金的风险偏好有所改善,未来随着国内经济温和回升以及美联储政策转向,有望延续回流,而这部分资金相对而言更偏好A股大市值、偏成长风格的股票。因此如果北上资金的回流能够得以持续,有望对A股大盘成长风格形成一定提振作用。
1-2月社融在去年的高基数下同比明显回落,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国内融资需求的恢复尚不稳固,仍有待于政策的进一步提振。往后去看,随着两会结束,政府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发行可能逐渐提速,有望对政府债券发行形成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去年的高基数下保持了较高韧性,且未来随着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推进,有望继续对企业中长期贷款形成支撑;地产销售偏弱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偏弱的主要原因,居民部门融资需求的恢复有待于一系列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整体而言,偏弱的社融数据对市场情绪或有一定影响,但在当前各项政策集中发力的背景下,融资需求有望逐渐得到支撑。
行业配置层面,后续需要更加重视政策趋势和产业趋势带来的细分赛道和细分行业投资机会。结合两会中重点提及的领域和23年年报/24年一季报预期,我们推荐关注三条线索:1)“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2)“消费投资”方面涉及扩大消费与设备更新领域;3)出海相关领域。对应行业主要是TMT、机械、医药、电力设备、汽车、家电、纺织服饰等。
风格选择方面,龙头风格回归,从红利策略到红利成长。随着小微盘风格触底反弹后,目前不同风格回到相似的起跑线。综合监管导向、企业盈利边际改善、各行业供应格局、增量资金的边际变化等因素,我们认为市场在新的一年开始逐渐形成新的风格导向,投资者会更加重视现金流占比比较高、竞争格局优化、企业盈利边际改善并有维持预期的行业龙头,大盘成长、沪深300、中证A50可能会相对更加占优。此策略我们称之为“红利成长”,即当前有一定的分红能力且未来有一定成长性的行业龙头。除此之外,新质生产力代表性龙头指数科创50,仍然是今年值得关注。
▶ 外资为何大幅流入A股以及流入的方向?
1月底以来北上资金逐渐结束此前流出状态,转向净流入,春节后北上资金净流入明显加速,截至目前2024年北上资金已累计净买入706亿元。
分北上资金的托管机构类别来看,当前托管于外资机构的北上资金已成为净流入主力。随着市场企稳回升,托管于外资机构的北上资金风险偏好修复并转向净流入,前期托管于中资券商的外资净流入明显放缓。截至2024年3月15日,托管于外资银行的北上资金已累计净流入396亿元,托管于外资券商的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出规模持续收窄。
究其原因:(1)富时罗素指数调整带来被动跟踪资金将进一步增配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