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旭辉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
陈旭辉
近年来,直播带货模式一直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这种新型网络直播营销模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消费体验,而且在促进灵活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规范和完善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直播带货模式的消费维权状况,3月14日,中新经纬研究院、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北京工商大学新商业经济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年度报告(2023)》(简称《报告》),《报告》采集了2023年1-12月有关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从直播平台和带货主播两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同时对相关直播带货案例和问题进行分类分析。
对比2021至2023年连续三年的报告发现,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问题舆情占比在各年都占据前三位,可见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是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的主要问题,其中虚假宣传问题舆情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21年的31.64%上升到2022年的37.82%,到2023年上升至38.97%,并由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此外,不文明带货问题呈现上升趋势,诱导场外交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退换货、发货和销售违禁物品的维权舆情相对平稳,占比没有较大的变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虚假宣传和不文明带货问题,其共性是与主播带货的宣传有关。可见,由于直播带货的迅猛发展,部分主播为了利益,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以拉动流量提高产品销量,导致相关舆情的不断增加。而这些问题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会影响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