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浪高过一浪,近期比特币价格重拾升势,刷新历史新高,掀起新一轮投机狂潮。然而就在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暗藏着汹涌暗流,最终在吞噬了数十亿美元投资者资金后,这场投机热潮迎来了戛然而止的下场。
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加密货币,比特币的价格历来剧烈波动。本轮行情中,比特币在短短四周内从2.8万美元一路狂飙至近6.4万美元的历史新高,曾一度让投资者叫嚣行情长期看涨,狂热者对100万美元的终极目标价罗生期待。
然而,这一切热火朝天的景象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周。就在行情顶点拉响狂欢时,比特币出人意料地一夜狂泻,从6.4万美元的天价瞬间砸落至不足3万美金,整整腰斩近一半,抛售潮接连不断。
这一切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回顾比特币诞生以来的12年历程,疯狂暴涨暴跌早已是其家常便饭。其价格曾在2013年飙升至1300美元,却很快就大跌80%,重回200美元水平。2017年行情中,比特币一度暴涨至近2万美元的高位,结果仅仅一年后就重新跌回3000美元上下。
历史进程再度重演,这一次的暴涨暴跌也在所难免。然而,值得深思的是,这一轮投机狂热究竟吞噬了多少投资者的心血,席卷了多大规模的资金池?也许数字会让人触目惊心。
据相关统计机构的初步估算,这一次比特币暴跌可能造成了逾30万交易账户爆仓,总计120亿美元资金遭到抛售和蒸发。其中,以火币、OKEx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上,就有百万交易用户在短时间内爆仓。
这只是小打小闹。加密货币的Off-Chain期货和掉期合约交易量在这次暴跌中一度飙升至创纪录的2800亿美元,市场上线投资杠杆达25倍以上。在期货分多头和空头阵营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总计高达120亿美元的资金遭到清算和抛售,投资者全军覆没。
可怕的数字并不止于此。极端情况下,抛售潮还波及了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导致了超百种其他替代加密货币纷纷重挫。加密货币总市值从近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一夜之间蒸发逾2000亿美元,投资者陷入亏损狼狈。
数百亿美元资金的迅速流失,无疑给加密货币市场浇了一盆冷水。但从根本上而言,比特币固有属性所潜藏的诸多隐患,才是这场狂潮最终不可持续的根源所在。
首先,作为一种货币替代品,比特币严重缺乏价值支撑。无论是发行量、通胀率都受人为控制,缺乏与实体经济相挂钩的价值主权。其他货币诸如美元的价值至少有美国政府和央行的信用支撑。但比特币的价值来源于投资者的投机预期和人气,一旦预期逆转,泡沫就会迅速破裂。
其次,加密货币市场滋生着泛滥的杠杆交易乱象。交易所为吸引用户,往往会提供20倍以上的超高杠杆率,催生了大量冒险性投机交易的存在。今次暴跌期间爆仓潮愈演愈烈,就与这种过度投机行为有关。顺便提一句,连官方也多次明令禁止杠杆率超10倍的交易行为,可见乱象的根深蒂固。
第三,加密货币领域还滋生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虽然大家津津乐道加密货币的匿名隐私理念,但事实上,暗网交易的毒品、枪支等违法商品资金往来,主要就依赖于加密货币这个"灰色地带"的金融工具。这种投机性强、违法性高的属性,让加密货币行业始终笼罩在一种不确定的阴影中,一旦风险爆发,泡沫破裂就在所难免。
所以说,每每听闻比特币价格暴涨之时,我们或许不应过于兴奋和沉醉其中。疯狂的暴涨暴跌背后,由隐患和风险构成的暗流涌动,终将在泡沫形成时将其击溃。
当然,尽管目前比特币的发展会经历一个热潮冷却期,但从长远来看,加密货币作为金融科技的代表,其发展前景可期,只是需要循序渐进。
首先,数字货币在逐步获得主流社会认同的同时,监管力度也会加强。未来主权数字货币如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必将推动信用和监管水平与之形成正面互动。届时一些无序投机交易活动将被有效遏制,行业应运而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将得到根绝。
其次,量化交易、算法交易等金融科技手段也终将进入加密货币领域,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缺乏专业性的狭隘交易模式。这将是一个专业化和理性化的过程,投机气氛将逐步消除,由价值回归和长期投资取而代之。这也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所必需的阶段。
再次,当加密货币被更多国家视为一种贵金属储备资产时,其稀缺性和价值储备属性也会逐渐凸显,从而为其价格合理波动确立基础。无论比特币还是其他加密货币,都将摆脱纯投机投资品的身份,转而成为类似黄金的金融资产,充分发挥其长期投资和对冲功能。
除此以外,区块链等分布式账本等底层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反哺并强化加密货币的应用价值。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前沿理念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也将为数字货币孕育出更多新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尽管我们现在所见或许是比特币疯狂的投机狂潮和负面新闻不断,但这只是阵痛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
人们往往在黑暗时放弃希望,但只有等到阳光重新照射,新的发展机遇才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