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不确定,洞悉行业风向,把握未来机遇,让投资成为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开年资本市场两大风头,一个是AI,另一个是美股,然而本质上它们共生。这股风也刮到了东方,只不过更加直白——搞钱。卖Sora网课一天赚200万,买Sora概念股的“超级牛散”葛卫东仅靠一只海光信息就浮盈超过29亿元。但这背后依靠大量财力堆积的算力瓶颈仍然在寻找下一个突破,资本也会累,美股巨头也一样难逃泡沫风险与机会的博弈。
在这场洪流之中,我们怎么防止阶段性“被割”?
开年美股就上演了史诗级逼空行情,这得益于AI,也得益于投资人对它的热爱。涨也AI,慌也AI,这边有人炒热,那边就有人担忧:这是一场新的科技泡沫。
“每个人都在订购这些该死的芯片来促进人工智能。他们还不知道要用这些芯片做什么。这就像在淘金热中卖铲子一样,卖铲子的人都吓坏了。” 面对这场AI狂潮,曾成功预测三次泡沫的传奇投资人Grantham正在冷眼旁观。
跟市场一样狂热的还有美国宏观经济,这令市场同样兴奋。1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远超分析师预期,1月失业率连续两年维持在4%的低水平之下,据格隆汇分析这是美国50多年来保持最久的记录。
大公司纷纷裁员、1月CPI数据凸显通胀压力、3月降息渺茫,财政赤字飙升,这一切表现仿佛都在唱反调。野村分析师就曾指出,如果美国通胀重燃,都有可能终结这一轮美股的涨势。
越赚钱越裁员股价越高,政府债务越高经济越好,为什么?
因为资本更愿意听新故事,而美元恰恰又是强势货币,循环仍然可以持续。
01Sora炸街,AI只露冰山一角or给资本讲故事?
Open AI一出手就是颠覆一个行业的未来。
但Sora的出现不是为了颠覆影视行业,而是瞄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如周鸿祎所言:“Sora 只是小试牛刀,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视频制作的能力,而是大模型对真实世界有了理解和模拟之后,会带来新的成果和突破。”这一点和特斯拉AI如出一辙,即像人眼一样观察,像大脑一样思考,简而言之,和人类一样拥有认知与思考能力。那么谁会是这一时代的王者?
Open AI背后的微软最新成绩单超分析师预期,而其也站上了3万亿市值超越苹果,问鼎第一。一方面AI不断助推微软登上新一轮“科技王权”王座,另一方面也让投资人纷纷用钱“砸”微软。不止是巴菲特在减持苹果,高盛Q4抛苹果与英伟达,增投微软。
雪豹财经社:事实上,七巨头中的微软就是24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幸存者。巴菲特曾在1999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看空美股,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他是对的。但20多年后,面对新一轮科技股估值狂欢,巴菲特的老朋友芒格曾表示,“我喜欢这些高科技公司,资本主义应该期待偶然出现几个大赢家。”
雪豹财经社:3万亿苹果黑洞:赢者通吃,还是泡沫一场?
02大公司频频裁员VS 50年来最好的就业数据,谁在撒谎?
除了AI的繁荣助推美股,美国1月非农数据也远超市场预期。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35.3万,几乎两倍于预期值18.5万,但与之相左的是1月以来公司裁员消息不断,且遍布科技、金融、零售等各行各业。
更具讽刺的是,在美股科技股大涨的时候,科技公司大举裁员。据就业市场追踪网站Layoffs.fyi的数据,开年至今已有115家科技公司的逾三万名员工被解雇。
或许我们和被降职的知名空头同样忽略了一点:美国政府的刺激,这一点也和美元国际通用货币的身份息息相关。
格隆汇:美国经济到底强在哪?明明这厢美国大公司裁员的信息满天飞,转头映射到劳动力市场就变成火热朝天,蒸蒸日上了?美股知名大空头威尔逊事后反思自己的“滑铁卢”原因,认为导致错判市场的关键因素是低估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我们发现自己今年(2023年)偏离了预期,部分原因是财政刺激卷土重来,这是我们在预测中没有考虑到的。美国很少在失业率如此低的情况下出现如此巨大的赤字。”
格隆汇:看空美股的大摩分析师被降职了?
另一点就是AI的助推,只是在这一时期,AI是把双刃剑。
任何的横空出世都是蓄谋已久,AI的世界只展现了冰山一角,抑或资本过热的追捧,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科技时代的主题变了。AI改变了公司业态方向,也改变了就业格局,传统业务纷纷被裁撤或许不可避免,当然也可以成为巨头将本增效的机会:
华尔街见闻:一边是利润猛增、股价飙升,一边是旷日持久的裁员潮,有分析认为,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反映了科技行业面临的两大难题:解决疫情期间疯狂扩张带来的副作用,以及赢得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竞赛。其中最关键的是后者。大规模裁员是为了腾出更多资源来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费用,但未来有一天可能价值数万亿美元。
华尔街见闻:财报一片大好,为什么硅谷巨头还要裁员?
03买美股≈买巨头≈买全球经济愿景
即便投资人喊“系好安全带”,大选季与加息前景的博弈,标普500指数不断刷新新高,华尔街依然不断提升对美股的预期。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将标普500指数在2024年的目标价上调至5200点,这是三个月内其第二次上调标普500指数目标价。而其他同行貌似更加乐观,美国银行等华尔街投行也已经暗示,考虑到市场投资者的乐观情绪还有提高空间,它们可能也会上调年终目标。
华尔街为何如此自信?
薛洪言:过去这么多年,投资标普500的投资者,表面上买入了一揽子美国公司,实际上买的是全球巨头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既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只要全球经济有亮点,对这些巨头来说,都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薛洪言:标普500又创新高了
或许这不是一个时代的衰败,而是另一个周期的开始,而新的开端中,资本也会累,不过算力的瓶颈在哪,我的机会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