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泰峰:投资要辩证看待股市下跌;不要悲观,越跌越要积极,现在是介入好时机
迪丽瓦拉
2024-02-02 13:43:10
0

原标题:舒泰峰:投资要辩证看待股市下跌;不要悲观,越跌越要积极,现在是介入好时机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任婧瑄

“从投资科学的角度,一定要用《孙子兵法》讲的‘先胜而后求战’。如果能够运用这个理念,无论投资上或者生活上,都会走得平稳很多,不会盲目地犯重大的错误。”

开年以来,投资者情绪低迷,市场震荡走低。熊市里的投资者能做什么?如何避免投资中的常识性错误?怎样把握投资时机与节奏?近日,搜狐财经《投资中国》对话了重阳投资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财富善战者说》作者舒泰峰。

舒泰峰曾有十年一线媒体人的职业经验,后跨界至重阳投资,开始了十年的投资生涯。股市遇冷,《财富善战者说》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他将孙子的兵法理论与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智慧相结合,描绘出一场穿越古今中西的智者对谈,总结而言,投资要先站于不败之地、守住本金,然后再谋取长期收益。

在舒泰峰看来,许多人从小接受着电视剧和小说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奇教育”。但在投资中,抱着侥幸心理盲目地all in正是《孙子兵法》最反对的‘先战而后求胜’。这种方法无法复刻,即使获胜也只是因为运气。

舒泰峰强调,投资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他总结的“先胜后战法”包含10个投资方法论与环节。第一是以优胜劣:择人而任势;第二是以逆克顺:避其锐气,击其中惰归;第三是以慢制快:以虞待不虞者胜;第四是以少胜多:一战而定;第五是以勇胜怯:疾如风侵掠如火;第六是以稳胜险:以正合,以奇胜;第七是以变克僵: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第八是以熟避生: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第九是以强胜弱:先胜而后求战;第十师全胜思维:不战而屈人之兵。

研究巴芒投资理论多年的舒泰峰表示,经济复苏不彰并不等于股市一定没有机会。当下的投资者需要辩证地看待危机,践行逆向思维。股市讲的是预期,当前的股价已经较充分地反映了基本面的负面因素。股价越低,风险随即消除,胜率就会比较高。

“其实这时候反而是有机会的,就是一个底部的区域。作为职业投资人来讲,我们就需要用逆向思维来进行操作: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所以我们现在其实不悲观,越跌我们其实是越来越积极的,我觉得是一个介入的好时机。”舒泰峰说。

重阳投资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财富善战者说》作者舒泰峰

以下为对话精编:

搜狐智库:谈及“长坡厚雪”型企业,您写道只有产业前景足够广,企业才有可能成功。作为重阳投资合伙人,您认为当下有哪些新兴产业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久发展,成长为“长坡厚雪”型企业?

舒泰峰:现在中国经济应该说是处于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一方面就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经济非常冷,一直在下滑,但另外一方面就是一些新兴产业却是热火朝天地在发展。

结合投资的角度来讲哪些新兴行业未来比较有投资机会,我们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以AI为核心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这种泛科技领域;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医药行业,包括医疗器械、创新药这些产业,这几年其实一方面是受益于我们的人口老龄化,另外一方面是出海,其实增长很好;还有一个领域就是随着科技创新迭代,有进口替代机会的先进制造业,包括像新材料、军工、华为产业链等,前景都是挺广阔的。

但是具体到投资,还是要回到投资方法论上来更加全面的去看待它。也不是说它的前景很好,股票就一定会表现很好。这里面就要特别注意估值的问题:切忌买一个东西买贵了。所以我们投资说要具备三好,就是好行业、好公司以及好价格。

搜狐智库:您刚刚谈到房地产行业遇冷,其实书中第二点您就强调投资者要懂得“以逆克顺”。那么您认为现在的房产投资是否也可以遵循这个观点?

舒泰峰:其实逆向投资我们要做一个更清晰的界定,就是我们逆的是什么?我们要逆的其实并不是一个趋势,趋势一旦形成,凭一己之力要给它逆转,那是不可能的。我们逆的是大众的情绪。比如说一个东西很好,但是大众情绪把它推得太高了、有泡沫,这时候我们需要冷静。一个东西非常冷、一直在跌,如果说大众情绪把这个悲观情绪放得过大了,这时候我们认为是应该反过来采取比较积极的心态。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实际上房地产还在下滑的趋势当中,可能它还没有到底,如果说这个下滑的势头它稳住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相对积极一点去介入。房地产作为一个大的投资类别来讲,现在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品,因为我们的人口总体在下降,然后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在转型,我们希望能够不要过度的依赖房地产,而是更多的依赖一些有科技属性的这样的产业。现在确实在房地产这块可能需要有更大的政策力度去维稳它,相应的投资需要严密跟踪房地产基本面的变化。

搜狐智库:您在《财富善战者说》这本书中梳理了投资中“以少胜多”和“以熟避生”,谨慎不多投、不盲目投的精髓。对于已经判断失误的投资者来说,如何判断退出的时机和方式?

舒泰峰:这个问题两方面看。一方面如果说公司能够通过努力而改变,那它可能属于困境转型的公司,这个就可以拿着、甚至加仓。但如果说它有比较致命的问题,比如说它触及了法律底线、面临着出局退市等风险,就不能有侥幸心理,肯定是止损得越快越好。

彼得·林奇说过,很多人以为死抱着一个股票不放,总有一天会涨回来,因为这个原因亏钱的人其实比其他原因更多。投资这一行它比较好的是你只要留得青山在,永远有柴烧。重阳创始人、首席投资官裘国根先生讲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投资是“机可失,时再来”。那么多股票,你还有那么多时间,只要你的本金存在,那就可以再寻找机会,何必死守着这一个呢?

搜狐智库:您曾指出要像巴菲特一样以勇胜怯,在机会到来时果断出击、一击而中。在您开来,企业与投资者如何才能在等待与出手之间找到平衡点,把握好投资节奏?

舒泰峰:我们普通投资者可能经常犯一个毛病,就是每天都在动,每天都想操作一下。实际上真正机会来的时候,反而抓不住了。像巴菲特跟芒格就是定力特别强,没机会的时候,他可以等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就是在等一些契机。比如说来了一个非常好的CEO,或者是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或者是价格超跌了。因为一直等,当机会来的时候他就能像猎豹一样扑上去抓住机会。所以慢跟快之间它是相辅相成的,有慢才有快。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挺有启示的。不要老是操作、老是看账户,你越看、越操作,其实可能越抓不住真正的机会。

搜狐智库:作为重阳投资合伙人,您对居民理财有什么看法?有没有什么好的理财渠道推荐?

舒泰峰:我觉得居民理财可能大家需要有一个框架,把资金分成几部分。配置里边肯定有一块是应对一些比如说突发疾病、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池子;还有一部分就是相对比较稳健的理财;最后把这些钱留完之后,其实可以考虑风险资产,基金、股票这些。根据不同人的年龄和各自的情况,这个比例也可以有所不同。

股票投资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跟不确定性打交道的游戏,它是一个概率的游戏。如果以这个框架去做,就不至于说因为投资股票而让自己陷入困境。我的书中其实“以稳胜险”这一环节特别重要。像巴菲特投资,他从来不会all in。他对自己有个要求,身边一定要留足200亿美金以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就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比如股灾。遇到“黑天鹅事件”的时候,流动性就像空气,平时你不觉得它存在,但一旦没有空气了,你就会窒息。这个现金就相当于财富管理中的氧气,一定要有这个池子,然后你才能应对它。我概括叫“永远留一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