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1-3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迪丽瓦拉
2024-05-31 08:42:51
0

目录

一、物理介质

1. 双绞线

2. 同轴电缆

3. 光纤线缆

4. 无线电磁波

二、端系统上的 Internet 服务

1. 面向连接的服务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2. 无连接的服务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 和 UDP 的应用场景

三、网络核心部分

1. 电路交换

2. 报文交换

3. 分组交换

4. 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

5. 总结:网线的分类


一、物理介质

  • 物理链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播位(bit)信号。
  • 导引型媒体:信号在固态介质中有向传播, 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 非导引型媒体:信号在大气空间或外太空空间自由传播,如:无线电等。

光纤(光)、双绞线(电)、同轴电缆(电)、无线电(电磁波)

1. 双绞线

是指两根彼此绝缘且相互缠绕成螺旋状的铜线。缠绕的目的是减少电磁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 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      
  •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

一根网线共有 4 对双绞线,即 8 根线,两端需要连接水晶头。

参考视频:双绞线及七类水晶头压接讲解_哔哩哔哩_bilibili

拓展知识 1

最开始,若想在端系统 A 和 B 之间传输信息,则必须根据双绞线引脚功能进行配对,即 A 的输出必须配对 B 的输入,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交叉线。再后来,使用网卡即可自适应地调整引脚功能,从而在两者之间使用直通线。

  • 交叉线:同一根网线的两端使用不同的线序,即一端使用 568A,一端使用 568B 。
  • 直通线:同一根网线的两端使用相同的线序,即两端都使用 568A 或 568B 。

拓展知识 2

由于双绞线传输的是电信号,而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损耗,因此在工程布线中,要求双绞线的长度 ≤ 100m 。

2. 同轴电缆

是指两根彼此绝缘的同心导体。

双向传输

3. 光纤线缆

光纤传导光脉冲,每个光脉冲代表 1 位。

  • 高速传输:高速点对点传输,可达数十或数百 Gbps 。
  • 低误码率:中继到更远传输距离。
  • 防止电磁干扰,难以被分光窃听。

单模光纤纤芯细,对光的入射角有严格的要求。

  • 由于光信号几乎按直线传播,因此传得又远又快。
  • 由于光信号入射角相同,因此不会出现弯道超车的情况。

多模光纤纤芯粗,对光的入射角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 由于光信号有多种入射角,因此可能出现弯道超车的情况。
  • 为避免弯道超车,就需要增大两次传输之间的间隔时间,从而导致带宽减小。

另一种分类方式:根据纤芯数量,分为单芯光纤和多芯光纤。

4. 无线电磁波

是指以电磁频谱承载信号。

  • 没有物理连线
  • 双向传输
  • 受传播环境的影响

多路径衰落(干扰物表面反射)、盲区衰落(障碍物绕/透)、干扰(其它电磁信号)。

无线链路的类型有:

  • 地面微波
  • 局域无线通道
  • 广域无线通道
  • 卫星通道

二、端系统上的 Internet 服务

1. 面向连接的服务

目的:在端系统间传送数据。

握手:客户和服务器事先进入戒备状态,为接下来的分组交换做好准备。流程如下。

在两个端系统之间建立连接。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具有 4 大特性:

  • 属于 Internet 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 可靠、顺序(编号)、字节流传输:解决数据错误、丢失(确认和重传)、时延等问题。
  • 流量控制:解决速率不匹配问题,发送方不至于淹没接收方。
  • 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者降低发送速率。

字节流传输是指采用没有边界的数据发送,其对立面为数据报传输。流量控制还能解决接收方缓冲能力有限,导致丢包的问题。

2. 无连接的服务

目的:在端系统间传送数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 属于 Internet 的无连接服务
  • 不可靠数据传输
  • 无流量控制
  • 无拥塞控制

优点:由于传输时不需等待,因此传输速度更快,从而其实时性更好。

TCP 和 UDP 的应用场景

使用 TCP 的网络应用

  • HTTP(Web)
  • FTP(file transfer)
  • Telnet(remote login)
  • SMTP(email)

使用 UDP 的网络应用

  • 流媒体
  • 视频会议
  • DNS
  • Internet 电话

三、网络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是由相互连接的路由器构成的网络。基本原理有:

  • 电路交换:每次会话预留沿其路径(线路)所需的独占资源,如:电话网。
  • 分组交换:数据以离散的数据块通过网络来发送。

报文交换的出现时间位于两者之间。

1. 电路交换

1M 为带宽,单位为 bps 。显然这种独占会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引入分片和多路复用。

① 要求呼叫建立

  • 建立一个专门的端到端线路,意味着每个链路上预留一个线路

② 将网络资源(如:链路带宽)分片。

  • 频分(frequency division)
  • 时分(time division)

③ 采用多路复用(Multiple Access)的方式。

  • 分片分配到会话
  • 分片没有被会话使用的情况下,分片空载(不共享)

④ 电路级性能得到保证。

频分(FDMA)和时分(TDMA)

频分采用并行方式,因此无延迟。时分采用串行方式,因此需要等待;可通过减小单位时间来减少等待时间。

假设单位时间为 1s,将每个 1s 的 0-0.1s 分配给 “由 A 传输给 B”,即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隙给 “由 A 传输给 B”。

电路交换举例

从主机 A 到主机 B 经一个电路交换网络需要多长时间发送一个 640Kb 的文件?假设所有链路都是 1.536 Mbps,每个链路使用 TDM 划分成 24 个时隙,创建一条端到端的链路需要 500msec 。

2. 报文交换

报文:用户一次传输的数据总量。

假设 A 的报文比 C 的报文早一位到达 R1,则 C 需要等待 10s 直到 A 的报文传输完毕才能传输。此外,若 A 的数据出错,则 B 只能丢掉全部数据,进行重传,C 需要再等待 10s 。

根源在于:没有限制报文的大小。

3. 分组交换

(1)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分组

  • 所有分组共享网络资源
  • 每个分组使用链路全部带宽
  • 按需使用网络资源

(2)采用统计复用

在统计复用中,A 和 B 的分组没有固定的顺序;在时分复用中,每个主机获得各 TDM 循环帧的固定时隙。

(3)存在资源竞争

① 资源需求总量可以大于可获得资源的总量

② 拥塞:采用分组队列,等待使用链路。

③ 存储转发:分组每次转发 1 站。

  • 所有分组均在同 1 个链路上传输
  • 每经过 1 个链路就转发 1 次
  • 转发分组前,要求收到完整分组

  • 存在同一个分组跨越两个路由器
  • 不存在同一个分组跨越两段通信链路

(4)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

① 数据报网络:TCP/IP

  • 分组目的地址决定下一跳
  • 会话期间路由可以改变
  • 比方:驱车逐段问路

不记录状态信息,不建立连接。

② 虚电路网络:X.25、FR、ATM

  • 每个分组有 1 个标签(虚电路号,virtual circuit ID),标签决定下 1 跳
  • 连接建立时确定固定的路径,并且将保持于整个会话期间
  • 路由器必须为每个连接维护状态信息

虚电路网络模拟电路交换但不会独占资源。

4. 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

假设 n 个用户共享 1Mbps 的通信链路,每个用户在活动期所需的传输率为 100Kbps,且只有 10% 的时间活动。

对于电路交换

如果有 10 位用户使用该通信链路。

浪费资源。

对于分组交换

如果有 35 位用户使用该通信链路,则同时有 10 位以上活动用户的概率小于 0.0004 。

能够满足。

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分组交换是最后的赢家吗?

优点:

  • 适合大量的突发数据传输
  • 资源共享
  • 简单, 不需要建立连接

缺点:

  • 过度竞争导致分组延迟与丢失
  • 需要可靠数据传输、拥塞控制协议

问题:如何提供电路级的性能?

  • 对于音视频的网络应用需要带宽保障
  • 仍然是 1 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教材 CH9)

5. 总结:网线的分类

虚电路网络一定是面向连接的。

数据报网络既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也可以提供无连接的服务。

如:Internet 为网络应用既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TCP),也提供无连接的传输服务(UDP)。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