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物理介质
1. 双绞线
2. 同轴电缆
3. 光纤线缆
4. 无线电磁波
二、端系统上的 Internet 服务
1. 面向连接的服务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2. 无连接的服务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 和 UDP 的应用场景
三、网络核心部分
1. 电路交换
2. 报文交换
3. 分组交换
4. 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
5. 总结:网线的分类
光纤(光)、双绞线(电)、同轴电缆(电)、无线电(电磁波)
是指两根彼此绝缘且相互缠绕成螺旋状的铜线。缠绕的目的是减少电磁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一根网线共有 4 对双绞线,即 8 根线,两端需要连接水晶头。
参考视频:双绞线及七类水晶头压接讲解_哔哩哔哩_bilibili
拓展知识 1
最开始,若想在端系统 A 和 B 之间传输信息,则必须根据双绞线引脚功能进行配对,即 A 的输出必须配对 B 的输入,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交叉线。再后来,使用网卡即可自适应地调整引脚功能,从而在两者之间使用直通线。
拓展知识 2
由于双绞线传输的是电信号,而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损耗,因此在工程布线中,要求双绞线的长度 ≤ 100m 。
是指两根彼此绝缘的同心导体。
双向传输
光纤传导光脉冲,每个光脉冲代表 1 位。
单模光纤纤芯细,对光的入射角有严格的要求。
多模光纤纤芯粗,对光的入射角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另一种分类方式:根据纤芯数量,分为单芯光纤和多芯光纤。
是指以电磁频谱承载信号。
多路径衰落(干扰物表面反射)、盲区衰落(障碍物绕/透)、干扰(其它电磁信号)。
无线链路的类型有:
目的:在端系统间传送数据。
握手:客户和服务器事先进入戒备状态,为接下来的分组交换做好准备。流程如下。
在两个端系统之间建立连接。
TCP 具有 4 大特性:
字节流传输是指采用没有边界的数据发送,其对立面为数据报传输。流量控制还能解决接收方缓冲能力有限,导致丢包的问题。
目的:在端系统间传送数据。
优点:由于传输时不需等待,因此传输速度更快,从而其实时性更好。
使用 TCP 的网络应用
使用 UDP 的网络应用
网络核心部分是由相互连接的路由器构成的网络。基本原理有:
报文交换的出现时间位于两者之间。
1M 为带宽,单位为 bps 。显然这种独占会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引入分片和多路复用。
① 要求呼叫建立
② 将网络资源(如:链路带宽)分片。
③ 采用多路复用(Multiple Access)的方式。
④ 电路级性能得到保证。
频分(FDMA)和时分(TDMA)
频分采用并行方式,因此无延迟。时分采用串行方式,因此需要等待;可通过减小单位时间来减少等待时间。
假设单位时间为 1s,将每个 1s 的 0-0.1s 分配给 “由 A 传输给 B”,即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隙给 “由 A 传输给 B”。
电路交换举例
从主机 A 到主机 B 经一个电路交换网络需要多长时间发送一个 640Kb 的文件?假设所有链路都是 1.536 Mbps,每个链路使用 TDM 划分成 24 个时隙,创建一条端到端的链路需要 500msec 。
报文:用户一次传输的数据总量。
假设 A 的报文比 C 的报文早一位到达 R1,则 C 需要等待 10s 直到 A 的报文传输完毕才能传输。此外,若 A 的数据出错,则 B 只能丢掉全部数据,进行重传,C 需要再等待 10s 。
根源在于:没有限制报文的大小。
(1)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分组
(2)采用统计复用
在统计复用中,A 和 B 的分组没有固定的顺序;在时分复用中,每个主机获得各 TDM 循环帧的固定时隙。
(3)存在资源竞争
① 资源需求总量可以大于可获得资源的总量
② 拥塞:采用分组队列,等待使用链路。
③ 存储转发:分组每次转发 1 站。
(4)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
① 数据报网络:TCP/IP
不记录状态信息,不建立连接。
② 虚电路网络:X.25、FR、ATM
虚电路网络模拟电路交换但不会独占资源。
假设 n 个用户共享 1Mbps 的通信链路,每个用户在活动期所需的传输率为 100Kbps,且只有 10% 的时间活动。
对于电路交换
如果有 10 位用户使用该通信链路。
浪费资源。
对于分组交换
如果有 35 位用户使用该通信链路,则同时有 10 位以上活动用户的概率小于 0.0004 。
能够满足。
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分组交换是最后的赢家吗?
优点:
缺点:
问题:如何提供电路级的性能?
虚电路网络一定是面向连接的。
数据报网络既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也可以提供无连接的服务。
如:Internet 为网络应用既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TCP),也提供无连接的传输服务(UDP)。
下一篇:Jwt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