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华尔街,有点不对劲。
按理说,中美那边最大的靴子落地了,贸易协议签了,悬在头顶大半年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收回去了。
按照剧本,这时候市场应该以此为借口,奏乐起舞才对。
但现实却是,盘面之上,一片肃杀,阴云密布。
很多人还在盯着K线图发呆,看着英伟达从五万亿市值的高点一路滑滑梯,半个月跌没了10%。
纳指和标普500这两大定海神针,本来这一波“七连阳”走得好好的,结果硬生生被拽了下来,原来的上涨通道直接破位,变成了现在的震荡磨底。
如果是之前的关税黑天鹅,跌一下还能理解,那次也就是碰了碰下沿就弹回去了。但这次不一样,这次的阴跌,透着一股让人心里发毛的“持续性”。
于是,那个老掉牙的、名叫《AI泡沫破裂》的睡前鬼故事,就又被翻出来了。
大家都在传“那个男人”回来了。
对,就是电影《大空头》的原型Michael Burry。
这哥们时隔两年突然在X上冒泡,发帖警告AI泡沫。
紧接着,他的Scion基金就被扒出来重仓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虽然那个所谓的“重仓”后来被证实有点水分,但架不住市场本身就心虚啊,这一下直接把恐慌情绪拉满。
更诡异的是,业绩好的也不行了。英伟达三季报指引明明很硬,营收同比+56%,Palantir财报更是炸裂,结果呢?股价一个比一个跌得惨,Palantir两周甚至一度杀跌近20%。至于那些纯靠PPT讲故事的小盘AI股,腰斩的都已经算“抗跌”了。
所有的矛头似乎都指向了AI。
但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被表象骗了。如果这只是一场单纯的科技股挤泡沫,那为什么连黄金都在跌呢?”
诚然,现在的AI圈子确实有点乌烟瘴气。《华尔街日报》最近连发3篇文章,痛锤AI,也不是空穴来风。
必须承认,AI的“风向标”现在确实失速了。台积电10月的营收放缓到了近一年半的最差水平。虽然还在增长,但这就像是你习惯了考100分的孩子(台积电),突然考了85分,家长(市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你到底还行不行了?
除了掉队的台积电,那个让机构非常忌惮的“内循环交易”也很让人皱眉头。
大摩前段时间发了份研报,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现在的AI巨头关系网,乱得就像晋西北的小米粥:英伟达、微软、OpenAI、Coreweave……这几家公司既互为金主,又互为客户。
简单说就是:英伟达投了你,你拿了钱转身就买英伟达的显卡。
这个剧情眼熟不?像极了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厂商融资”:朗讯借钱给初创公司买自家的设备。
后来的结果嘛……大家都知道了,初创公司一死,朗讯的资产负债表直接原地爆炸。
还有就是“举债狂欢”的老问题。
为了抢算力,大家都在拼命烧钱。钱不够怎么办?发债。
甲骨文前脚刚跟OpenAI签了3000亿的大单,股价燃了一波,后脚就被迫发了180亿债券来填坑,股价立马被打回原形。
一边是资本开支无底洞,另一边是盈利模式还在画饼。OpenAI为了赚那200亿,未来8年打算烧掉1.8万亿。
这笔账,怎么算都让人心惊肉跳。
但是!!!敲黑板的时间到了。
如果你因为这些信息就断定美股要崩盘,那你可能就成了被人嘎的韭菜了。
现在的纳指市盈率才29倍。
高吗?有点。
但比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60甚至70倍,这点市盈率真心不算什么。
哪怕是跟2021年那波高点比,现在也还在合理区间。
那如果不是因为泡沫炸裂,到底又是谁在做空呢?
让我们把视线从硅谷移开,看一眼黄金。
金价从每盎司4381美元的高点下来,也跌了超过10%。
这就非常反常了。按理说,如果科技股崩盘是因为避险情绪,那资金应该涌入黄金才对。
股金双杀,历史上只有一种解释:流动性危机。
简单说,就是市场上没钱了。大家都在卖资产,不管好的坏的,先换成现金保命。
到底是谁抽干了华尔街的水?凶手有两个,而且都是重量级。一个是美国财政部的“TGA黑洞”,另一个则是美联储的“鹰派变脸”。
这事说起来,其实还得赖联邦政府停摆。前两周大家还觉得没啥,马照跑,舞照跳。
但到了11月初,问题爆发了。
因为失去了支出权限,美国财政部现在的状态是只进不。收上来的税、发国债融来的钱,统统花不出去,全部堆积在TGA账户,也就是财政部在美联储的存款账户里。
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水泵。平时这个账户里的钱会流回市场,维持水位。但现在,这个账户余额飙升到了1万亿美元,创下了疫情以来的新高。
这1万亿,本质上是从商业银行体系里硬生生“抽走”的准备金。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没有上限的水泵,每天都在从市场里抽取流动性,却不还给市场。
至于美联储的变脸,这事说来也挺让人无语的。
本来大家都在眼巴巴等着12月降息救命,结果美联储反手泼了一盆冷水。鲍威尔10月底的话说得很明白:12月降不降,不一定;但缩表,还得继续。
这意味着什么?
这头是财政部因为停摆被迫“被动缩表”,狂吸1万亿;那头是是美联储主动卖资产,回收流动性。
两股力量叠加,形成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名为“宽松”,实为“紧缩”的诡异局面。
你看利率好像在降,预期好像在松,但实际上,市场里的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所以,说白了,这轮美股的大跌,根本不是因为大家突然发现AI讲不出故事了,而是因为大家的口袋被掏空了。
在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哪怕是最离谱的PPT,也能被炒成神话。
可一旦流动性枯竭了,哪怕是英伟达这种硬通货,也会被抛售换现。
虽然联邦政府11月12日重新开门了,积压在TGA里的钱会慢慢流出来。但别忘了,因为停摆,关键的非农和CPI数据全乱了,美联储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12月降息的概率正肉眼可见地变小。
纵观美股眼下这场波动,真正抽干华尔街的,或许并不是AI神话的褪色,而是流动性悄然收紧之下,市场不得不面对的清醒。
纵观华尔街的百年循环,新故事从不缺席,老泡沫也从未真正离场。
即使AI退潮,下一轮狂热也会迅速补位,市场的情绪与叙事始终在轮换。
然而,真正支配价格、主导周期的,从来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资金的方向。
AI仍然在艰难摸索着它的商业模式,而资本已经开始重新计算每一分狂热的代价。
人工智能未必就是下一个互联网泡沫,但流动性一旦退潮,裸泳者也终将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