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识财解道
临近年末,A股市场震荡加剧,不少前期涨幅突出的个股纷纷回调,让不少追高投资者感受到了市场波动的压力。
展望2026年,尽管多家券商普遍认为A股牛市有望延续,市场对此已形成一致预期,但想要在波动中赚取超额收益,仍要把握好行业结构变化,并做好稳健资产的对冲配置。对于追求“稳稳的幸福”、不想被股市起伏牵着走的投资者来说,近期获得国际巨头集体力挺的黄金,或许是未来仍值得重点关注的配置方向。
一方面,高盛最新将2026年底黄金目标价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另一方面,瑞银也将年中目标价提至4500美元/盎司,并上看4900美元/盎司,两大机构罕见一致看好背后,是黄金投资逻辑的深刻变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道ETF参与黄金投资更为便捷。据了解,作为国内ETF领域的“领军者”,南方基金凭借超15年的ETF运作经验与近4000亿的指数产品管理规模,已布局完善的黄金相关指数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选择。
例如金ETF(代码159834)及其联接基金(A类018391、C类018392、I类021004);此外,还有覆盖了包含黄金在内的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的有色金属ETF(代码512400),其联接基金分为A类(代码004432)与C类(代码004433),可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黄金大涨的底层逻辑,不只是避险,更是“去美元化”的必然选择
提到黄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乱世买黄金”的避险属性,但这轮黄金的史诗级上涨,核心逻辑远不止于此。
想要看懂黄金的未来走势,必须抓住其最核心的“货币属性”——黄金是全球唯一无需国家主权信用背书的超主权货币,而这一轮上涨的本质,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下的货币体系重构。
过去四十年,美元凭借美国的经济、军事优势,成为全球主导货币,但近年来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政府债务屡创新高、货币无底线超发,再加上频繁发起贸易战、冻结他国外汇储备,导致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度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2018-2025年,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黄金的占比则大幅上升12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黄金替代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压舱石”。
全球央行的“用脚投票”是最有力的佐证。各国央行已经连续多年净购金,中国央行更是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9月末,黄金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已上升到8.5%。但这一比例仍远低于全球央行22%的平均水平,意味着未来中国央行的购金步伐大概率不会停止,将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
与此同时,黄金的投资属性也正逐步凸显。一方面,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趋于下行,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随之降低。由于黄金本身不产生利息,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回报走低的背景下,其作为无息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从俄乌冲突到中东局势,全球不确定性增加,让黄金的避险需求始终保持高位。这两大因素叠加,再加上黄金供给稀缺(每年新产量仅增加1%,且全球金矿分布分散,供应稳定),共同推动金价走出强势行情。
4900美元目标价靠谱吗?机构看涨的4大核心理由
高盛、瑞银作为全球顶尖的金融机构,此次大幅上调黄金目标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四大坚实逻辑,每一点都切中黄金的核心驱动因素:
第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在即。瑞银明确提到,美联储未来降息将是2026年黄金需求增长的关键推手。当前美国通胀已经逐步回落,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6年进入降息周期,这将直接压低实际利率。历史数据显示,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实际利率下行期间,金价往往表现突出。
第二,地缘政治风险难以消退。从历史来看,无论是战争冲突、贸易摩擦还是地区动荡,都会推动资金流向黄金。当前全球格局复杂多变,地缘冲突的突发性和持续性,为黄金提供了长期的避险需求支撑,这也是机构普遍看好黄金的重要原因。
第三,美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高盛在报告中强调,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将持续削弱美元信用。近年来美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货币超发导致美元购买力下降,而黄金作为“硬通货”,是对冲货币贬值的最佳工具之一。当市场对美元信用产生怀疑时,黄金自然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第四,央行与ETF投资者需求旺盛。这是此次机构上调目标价的核心依据——高盛提到的“持久性需求”,既包括全球央行的持续购金,也包括黄金ETF的资金流入。数据显示,2003年至2022年11月期间,全球黄金ETF持仓量能解释94.1%的金价变动,而2022年以来,央行购金规模大幅增长,完全抵消了利率上升对ETF持仓的影响,形成了“央行+ETF”的双重买盘支撑。
从估值来看,当前黄金的上涨空间也并未见顶。回顾过去50年,黄金经历了三轮大牛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金价暴涨20倍;21世纪前十年,全球流动性泛滥,金价狂涨6倍;而当前这一轮牛市,从2018年至今仅上涨2倍,与前两轮相比仍有较大空间。
再加上中国等新兴市场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长期购金需求明确,为金价突破4900美元目标价提供了坚实基础。
普通投资者怎么配?3条实操建议推荐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黄金不是“投机品”,而是资产配置中的“稳健压舱石”。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和南方基金的产品布局,这里给大家3条实操建议,让投资黄金更简单、更稳妥:
黄金的核心作用是分散风险、对冲波动,因此配置比例无需过高。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建议将黄金纳入总资产的10%左右,作为股市、债券的对冲资产,降低组合整体波动;而对于进取型投资者,可适当提高至15%-20%,把握金价上涨的红利。
普通投资者参与黄金投资,不建议直接购买实物黄金(保管成本高、流动性差),也不建议盲目参与黄金期货(杠杆高、风险大),优先选择黄金ETF及联接基金,尤其是南方基金的相关产品,优势十分突出:
作为国内ETF领域的“大厂”,南方基金的指数产品规模合计约3991亿元,持有人超过450万人,产品布局全面且运作经验丰富。
其中,金ETF(代码159834)及联接基金(A类018391、C类018392、I类021004)是参与黄金投资的优质选择——该产品跟踪上海金价格基准,上海金作为全球三大黄金定价基准之一,能充分反映中国黄金市场的供需关系,相比伦敦金、纽约金,更贴合国内投资者的需求。
在关注黄金避险与资产配置价值的同时,也可留意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的联动效应。黄金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往往与大宗商品周期同频共振,而有色金属(如铜、铝、锌等)则更直接反映全球制造业与新能源等领域的景气度。在通胀回升、全球基建复苏或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有色金属同样具备较强的需求支撑。因此,在配置黄金以把握长期价值的同时,适当关注有色金属ETF(代码512400)及联接(A类代码004432/C类代码004433),也有望捕捉经济周期上行阶段的结构性机会,实现更全面的大宗商品布局。
据了解,南方基金的ETF产品不仅覆盖全面,还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化ETF投资管理系统”,能实现投资交易智能化、风险监控全方位,为基金运作提供坚实保障。
众所周知,黄金是长期配置资产,短期波动难以避免,普通投资者要避免“追涨杀跌”。
所以,这里建议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比如每月固定投入一部分资金,或者在金价回调时适当加仓,通过定投或分批建仓的方式摊平成本;同时,持有周期至少在1-3年,分享黄金长期上涨的收益,而不是纠结于短期的涨跌。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的配置要结合自身的投资组合:如果你的组合中股票占比较高,可适当提高黄金配置比例;如果已经持有较多债券等稳健资产,可适当降低比例,核心是通过黄金的低相关性,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