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认清当下这盘棋在怎么下。
指数为什么不跌,但你账户难受?上证指数:靠银行、保险、白酒、大盘央企轮番拉升护盘,指数表面稳住了。
真正在流血的是:前期涨幅巨大的科技股(半导体、AI、算力、军工、新能源链里的高弹性品种),很多从9月就开始阴跌,而不是最近才跌。
这阶段本质:科技主线“出货期”并不是说科技不行了,而是:
龙头涨幅已经兑现,
大股东减持、高位定增、配股、IPO排队密集,
需要用“急跌 + 快速反弹”制造短期盈利空间,
把筹码从机构、游资手里,转移给“抄底的散户”。
资金在干的事**权重股:**护指数、稳情绪,方便科技筹码慢慢往外倒。
科技板块:高位品种在系统性减仓,
部分调整够深的中位票,资金已经在做低吸,准备下一轮“拉升→出货”。
所以,现在你感受到的不是“熊市暴跌”,而是:
“牛市里的出货周期,指数平稳,个股提前走完一轮杀估值”。
二、出货期里的短线机会:只做“急跌→反弹”
大的趋势是出货,但短线机会反而清晰:
利用最后一砸后的技术性反抽,做一个 5%–10% 的快进快出。
1. 出手的“时间点”——只盯这两种走势
优先看双创指数、科创50、创业板指的短周期(15分钟 / 30分钟):
情形A:盘中放量急跌,一根大阴线砸到前低/强支撑区附近
特征:
分时快速跳水,
成交量明显放大,
跌破短期均线,但接近前期平台或重要支撑。
你的动作:
分批左侧低吸(2~3成仓位切入),
不猜最低点,只要跌幅足够大(板块跌超3%–5%,个股跌超6%–8%),就可以分段接。
情形B:早盘低开后再往下砸一脚,10:30后企稳回拉
特征:
低开低走,
10:00–10:30出现缩量横盘或止跌,
指数未再创新低,开始缓慢上移。
你的动作:
止跌确认后轻仓跟进一波(不超过总资金的3成),
坚持“T+1”的节奏,不追第二天的高开冲动。
2. 标的选择:不碰高位悬空,专找“砸出来”的筹码
短线只做两类:
前期强势科技龙头,回调幅度已达 30%–50%,但趋势没彻底走坏的日K仍在中长期上升通道里,只是做一轮杀估值。
量能萎缩,筹码趋于稳定,日线MACD即将或刚刚金叉。
板块龙一 / 龙头二线里刚刚放量止跌的品种有明确的板块属性(云计算、通信设备、新能源车零部件等),
近期出现放量长下影 / 放量十字星,说明下方有人接。
避免这几类票:
前期连续天地板、连续跌停的;
涨幅翻几倍、刚放出巨量长上影的;
没有板块属性、没人带队的“孤立妖股”。
三、重点板块与题材:科技主线,但不只看半导体、AI
这波行情的“戏份”还是科技,但重点要从拥挤的AI、半导体,往还没完全炒开的细分科技方向扩散。
1. 云计算 / 数据中心 / 算力基础设施
逻辑:
AI离不开云、算力、IDC,
国家数字经济、东数西算、算力网络建设持续投入。
短线关注:
云服务平台、IDC运营商、算力运维服务商;
技术形态:前期涨过一轮、回调30%左右、缩量调整后放量止跌。
2. 通信设备 / 光模块 / 6G 预期
逻辑:
AI+云对通信带宽需求爆发,
5G 设备充分,资金开始博弈 “6G / 超高速光模块 / 高速互联”。
操作上:
找有业绩支撑 + 新技术储备的中大市值标的,
避免纯概念、无业绩的投机小盘。
3. 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不是整车)
逻辑:
整车竞争惨烈,但**核心零部件(电驱、电控、热管理、功率器件)**有技术护城河,
跟科技属性叠加,容易被资金当成“科技+新能源”的混合题材来拉。
关注方向:
功率半导体、车载芯片、智能座舱硬件、激光雷达相关,
最近回调幅度较大,但主营业务还在增长的品种。
4. 工业软件 / 数字化 / 自动化改造
逻辑:
国家在推“新质生产力”,
工业软件、自动化控制、工厂数字化是未来2–3年的政策主线之一。
短线做法:
找易形成趋势的中市值龙头,
布局在急跌之后,赚第一波反抽即可,不追三板、四板妖股。
四、盈利目标与止盈策略:赚到就走,不做梦
这阶段你要记住一句话:
“反弹不是反转,出货期只给你‘利润空间’,不会给你‘财富自由’。”
1. 盈利目标:单票 8%–12% 区间
更稳的做法:
你的计划写死:
单次波段盈利目标:10% 左右;
强势票可以上浮到 12%,弱势票 5%–8% 落袋。
到价就坚决走,别因为多涨2%–3%就恋战。
2. 止盈执行细则(具体到K线)
建议用这三个信号退出:
达到目标收益(10%左右)+放量长上影/大阳后缩量震荡
出货信号,往往是资金对你说:“利润已经给够了。”
动作:分两笔减仓,一笔盘中,一笔尾盘。
出现放量滞涨:价格不再创新高,但成交量显著放大
多头资金在互相接盘,最后一轮分歧,
这时候不要犹豫,至少先走一半仓位。
大盘或板块出现日线级别大阴线,跌破5日均线
即使个股没跌很多,也要减仓,
出货期里,个股很难逆势单飞太久。
五、风控:止损一定要写进计划
反弹行情最容易犯的错是“舍不得止损”。
建议规则直接写进交易日志:
硬止损线:-5% 到 -7%
买入后如果出现趋势性破位(跌破重要支撑/形态被破坏),
亏损达到 5%–7%,不讲故事,直接砍。
时间止损:3–5个交易日不动就撤
短线就是要效率,
如果 3–5 天内,股价横着磨、没量、没加速,
说明你站错队,资金不在这,撤出来等下一次急跌机会。
六、下周一走势预判:两种Scenario,对应两套计划
我们不猜点位,只讲“走法 + 对策”。
Scenario 1:弱开强走(我认为概率略大)
特征:
早盘小幅低开或平开,
开盘后有一波下探(尤其是双创 / 科创50),
10:30 后逐步回升,下午情绪修复。
策略:
早盘不急,等第一波“砸盘”出来
看双创、科创50是否出现单日跌幅放大到2%–3%,
个股里挑回调充分、形态没破坏的科技细分龙头,
分批低吸,控制总仓不超过3成。
尾盘确认资金是否回流科技
若科技板块尾盘放量拉升,
持股过夜,博接下来2–3天的 5%–10% 反弹。
若尾盘回落,次日高开先减仓,防止“高开低走”。
Scenario 2:高开震荡(警惕“诱多+再砸”)
特征:
早盘受到外围或利好影响高开,
科技板块明显高开1.5%–3%,
随后冲高回落,分时出现“M头”或明显压制。
策略:
早盘坚决不追高看15分钟/30分钟是否量价背离,
高开高走但量能放不出来,就当诱多。
等回踩+缩量企稳再考虑轻仓试探如果全天都在高位震荡,但没放出趋势量,宁可空仓观望,
不要在这种结构下满仓,极易遇到第二天低开砸盘。
七、月底前的节奏预判:有反弹,但还是“出货市”
结合现在的政策与资金节奏:
指数层面:
大级别崩盘概率不大,权重随时可以护盘,
但持续大牛的结构也还没成型。
科技板块:
高位品种:继续边涨边出货,
调整充分的中位科技:会借这一次“最后砸盘”做一轮像样的反抽,
不排除月底前,双创/科创50走出2%–5%的大阳线,给场内外资金一个“赚钱效应”。
但要始终记住:
这一阶段的主旋律仍然是“结构性出货 + 阶段性拉升”,而不是“主升浪大牛”。
八、实战小结:把话说死,方便你写计划
你可以直接抄下面这段当作自己下周的操作守则:
只做科技相关板块:云计算/算力、通信设备/光模块、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工业软件。
只做“急跌后的左侧低吸”:板块单日跌 3%–5%,个股跌 6%–8%,接分批单。
单次目标收益 10% 左右:到价就走,看到放量长上影/滞涨,则提早分批落袋。
止损纪律:-5%–7% 直接砍,横盘超 3–5 天无加速也撤,不耗时间成本。
周一策略:
弱开 + 早盘急跌:分批低吸,轻仓参与反弹;
高开 + 冲高回落:禁止追高,宁愿空仓看戏。
仓位控制:
首波试错仓不超过总资金 30%,
只有在“指数企稳 + 板块放量反攻”同时出现时,才考虑加到 50%,
留足机动仓应对二次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