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重新回到白宫后,对欧洲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几年里,拜登政府虽然努力维持着大西洋联盟的团结,但特朗普上任后,立即转变了策略。首先,他与普京进行了电话通话,随后还直接与他见面,讨论了乌克兰问题。特朗普始终坚持美国优先政策,而普京则对乌克兰问题持续强硬,这让欧盟产生了担忧:他们开始怀疑美国和俄罗斯是否在背后暗中协商,甚至可能联合起来,将欧洲置于不利位置,最终把欧盟挤到角落里。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后不久,就公开表示美国不会再无条件承担欧洲的安全责任。到了2月,他与普京就乌克兰停火问题进行了通话,普京自然对这一提议表示欢迎,这给俄罗斯带来了喘息的机会。欧洲的媒体对此进行了强烈反应,认为特朗普是在卖队友,欧盟外交负责人卡拉斯在一次会议上直言,美国的承诺动摇了,欧洲不得不自己承受来自俄罗斯的压力。 北约的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只有23个成员国的军费达到了2%的标准,而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提出要求,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这种要求让一些国家倍感压力,特别是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迅速反应,3月宣布在边境桥梁上埋设地雷,准备防范俄罗斯坦克的进攻。整个防线的防御带已经扩展了30英里深,并且包括了情报监控和反坦克壕沟。到8月,立陶宛还在防线增设了龙牙障碍。欧盟也于4月提出了建设导弹防御网的计划,计划整合爱国者导弹系统和铁穹防御系统,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部署。到10月,欧盟理事会确认了2030年前要完成的快速调动部队准备工作。 这些举动让欧洲真切感到,在特朗普撤回承诺后,俄罗斯可能随时采取行动。特朗普的国防要求在北约6月峰会上得到了落实,成员国同意逐步将军费提高至5%。不过,西班牙和比利时对此抱怨连连,表示不得不从福利预算中挤出资金来满足这一要求。特朗普表示,这是为了确保公平,谁出力谁就有发言权。这个要求无疑加重了欧洲各国的财政负担,而此时欧洲经济状况已经相当艰难。与此同时,普京也抓住机会,频繁举行边境演习,并测试新型火箭。根据欧盟的情报,2025年前9个月,俄罗斯对欧洲的网络攻击频繁发生。 特朗普在5月派遣代表团赴乌克兰,提出通过领土交换实现和平的建议。普京在7月回应表示愿意合作。8月,二人会面,地点选在阿拉斯加,双方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谈判。欧洲的领导人感到焦虑,担心特朗普会做出让步。但谈判结束后,特朗普表示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协议,虽然普京同意继续就此进行后续谈判。欧洲人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依旧心存不安。特朗普随后又变卦,取消了与普京的匈牙利峰会,表示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这让欧洲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也并非容易被普京牵着走。 在经济方面,特朗普没有手软。1月,他在达沃斯公开批评欧盟赚美元赚得太多;4月起,他对欧盟的工业产品加征关税,特别是对汽车零部件加征了20%的关税。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但现在后悔了,并转而寻求与中国的和解,尽管恢复进展缓慢。在能源方面,俄罗斯的减供使得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受到了严重影响。到2025年,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量仅为280亿立方米,占总需求的13%。为了弥补缺口,欧盟不得不转向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导致价格大幅上涨。10月,欧盟同意到2028年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但短期内不得不继续进口,匈牙利和法国的进口量依然较大。 在同月,特朗普签署了新的对俄制裁,但他依然保持与普京的沟通。普京的国内局势稳固,俄罗斯经济也成功抗住了制裁压力,开始转向亚洲市场。欧盟在会议中讨论时,卡拉斯强调,美国的政策变化让欧洲意识到必须独立自强。10月,欧盟推出了快速军事运输计划,准备应急调动部队。美俄的默契体现在双方通过施加经济和军事压力,导致欧盟经济增速下滑。11月,欧盟议会讨论是否应拒绝俄罗斯能源禁令的豁免,结果意见分歧严重。欧盟在美俄的夹击下,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在军事上,特朗普撤回了承诺,俄罗斯的威胁不断升级;而在经济上,中美贸易战的压力加上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断裂,欧盟的局势愈发困难。11月,欧盟开始呼吁团结,并提出到2030年建设独立防御体系,同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避免在多线拉锯战中被拖垮。特朗普依旧主导着局势,而俄罗斯经济保持稳定。欧盟则面临着平衡让步与自主之间的艰难选择,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