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曝出一份涵盖集团中高层领导人员的调整名单。此次调整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为近年来罕见。从集团公司董事长到省公司副总经理,共涉及50余个关键岗位的变动。调整包括集团公司高层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省公司高管以及专业公司管理层等多个层面。其中,技术背景干部获得重点提拔,凸显中国移动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图。
在传统通信业务日渐饱和、AI技术掀起产业变革的关口,陈忠岳的到任引发业界无限遐想。
原董事长、党组书记杨杰正式卸任,退出中国移动管理层。这一变动标志着中国移动一个时代的结束。接替杨杰的是原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忠岳。他的成长足迹横跨三大运营商,也是首位在三大运营商均担任过高管的掌舵人。
在联通期间,陈忠岳致力于推进数字消费需求升级和供给优化,加快构建以5G、宽带、算力和政企精品网为核心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在管理团队中,原副总经理孙迎新调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职位由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程建军填补。此外,原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王利民转任董事、党组副书记、工会主席;李丕征和高同庆退出管理层,完成新老交替。中国移动集团政企事业部总经理陈怀达晋升为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同样获得提拔的朱汉武,原为山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此次升任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庞赞国从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升任总经理助理,高颂革从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升任总经理助理,两人均进入集团核心管理层。
专业领域涌现一批技术型干部。中国移动总工程师岗位完成交接,原副总工程师王晓云升任总工程师。在科技创新领域,原集团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陈洪涛平调至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该安排强化了中国移动在AI领域的布局。中国移动还任命徐海勇兼任数智化部总经理,其原本担任的中移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职务不变。本次调整中,技术背景深厚的干部获得明显提拔。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收入接近8000亿元,净赚1154亿元,位居三大运营商之首。但这份辉煌业绩背后,隐忧也已显现: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6%,稍逊于同期中国联通的10.9%。
传统通信市场日渐饱和——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127部/百人,国内市场进入存量运营时代。流量红利快速消退,简单依靠传统要素投入来推动业绩增长难以为继。
在杨杰主政的6年里,中国移动提出了“力量大厦”的战略框架,推动“三转”:即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业务市场从ToC向CHBN转变,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杨杰带领中国移动提速降费,快速扩张5G网络、激活政企市场,云和AI等新业务突飞猛进,2023年营收首破万亿元大关。
中国移动目前正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组织架构改革。
据了解,中国移动正在对旗下25家专业子公司动“大手术”。四大改革方向包括:战略性重组、市场销售分离、战客商客分立和数智化职能剥离。其中,“数智化部”已于2025年6月火速成立,成为统筹AI、数据、算力的超级枢纽。
未来的中国移动将形成三大垂直化“独立兵团”:数智化核心圈、市场服务圈和支撑体系圈。这意味着25家子公司或将精简为10个以内的核心企业,部分品牌将成为历史。
2025年10月,中国移动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升级了“AI+”行动计划,宣布到2028年底,总体投入翻一番,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算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全新国际品牌CMobile亮相,立足中国移动全球化战略布局,生动诠释4C内涵:Customer、Cooperation、Creation、Connection。
新任董事长陈忠岳在2024年底发表的《奋楫数字航道 建设网络强国》一文中强调,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其团队曾打造过若干数字化标杆项目。例如,为港口打造5G码头,操作人员身处码头中控室就可以远程控制岸桥吊车,让装卸区的“机械手臂”有序运转,提升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而这种将技术与场景紧密结合的能力,正是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