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让人哭笑不得:G7居然开会研究,要给中国稀土“定价”。
这就好比有人跑到米仓前喊:“以后大米不能超过5块!”——可问题是,稀土命脉捏在中国手里,别人凭什么定规则?
一、稀土之于G7:命门上的锁
稀土不是稀奇玩意,而是现代工业的骨架。
没有稀土,F-35可能失灵,特斯拉就成了“电动棺材”,导弹激光系统更是统统哑火。
如今全球70%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这是一条比石油更硬的产业链锁喉线。
二、G7的尴尬:有矿没技术
看似喊得最响的澳大利亚,加工水平却还停留在“入门班”;加拿大跟着起哄,结果手里是空碗;美国自己不敢碰,怕环境污染,干脆把供应寄希望于他人。
至于欧盟,居然还幻想“太空挖矿”,听上去更像是科幻剧本。
一句话:有矿没工艺,有钱没产能。
三、中方反制:放弃WTO特殊待遇
就在G7酝酿“价格联盟”时,中国主动宣布:未来不再寻求WTO“特殊和差别待遇”。
这意味着,西方那些常年喊的“中国占便宜”论调,一夜间失效。中国撕掉“发展中国家特权”这张牌,直接以硬实力玩家身份坐上桌,彻底堵住了西方的借口。
这不是退让,而是脱壳。
中国的姿态清晰:既然你们总说我们靠优惠政策,那我索性不依赖,拿真本事和规则跟你们对话。
四、稀土反制的精准之处
早在2023年,中国对军用级稀土“钆”和“铽”实施出口管制,就是直接砍向欧美的军工心脏。
这是一种战略级别的反制,不仅掐住供应链,更在告诉对手:若敢继续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就要承受产业链崩溃的代价。
五、时代变了:谁在立规则?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十年前那个“靠出口博增长”的角色。新能源、船舶、光伏、激光雷达一项项技术突破,让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拥有定价权。G7想用嘴巴定价,却发现货源和技术全在中国手里。
正因如此,稀土只是开场的“开胃菜”,更大的牌还在后面。国际规则从来不是靠喊口号决定的,而是看谁敢说“不玩了”。
而现在,敢放弃旧剧本的,是中国。
结语
总之,G7的稀土定价计划,看似声势浩大,其实虚弱无力。
中国放弃WTO特权的举动,不仅堵住了西方的口舌,更亮出了真正的底牌:规则,可以重新写。
问题来了——在稀土、光伏、AI全面崛起的今天,谁还能阻挡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博弈中掌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