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重拳出击,反制美国霸权港口费,打出贸易正义组合拳
迪丽瓦拉
2025-10-05 12:10:45
0

一场博弈:美国对华海运收费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与全球供应链的重塑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出台的一项海运收费新规,堪称一次精心算计的战略部署。自10月14日起,但凡在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都将面临高额的费用,每净吨最高可达140美元。这意味着,一艘排水量达10万吨的货船,单次停靠就可能承担高达140万美元的额外成本。然而,中方并非束手待毙,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早在8月中旬便已悄然调整其航运路线,将12条原定停靠洛杉矶港的航线巧妙地分流至墨西哥的恩塞纳达港和加拿大的鲁珀特王子港。这一调整,虽然增加了36小时的中转时间,却意外地带来了22%的成本节约,显示出中国企业对地缘政治压力的灵活应对能力。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今年4月公布这项政策时,或许低估了中国的反应速度和战略深度。该政策表面上旨在打击中国造船业,实际上却编织了一张双重标准的罗网,试图将“中资经营者”和“中国建造”的船舶一网打尽。更具野心的是,它还试图将那些并非中资但却使用中国船舶的航运公司也纳入收费范围。然而,政策中的豁免条款——要求在三年内“下单并交付”美国制造的船舶——在现实面前显得异常苍白。鉴于美国目前不足0.1%的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以及本土产业链的现状,这一条件近乎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对这项歧视性措施的反击,在9月29日正式落地。国务院对《国际海运条例》进行修订,新增了第四十八条,明确赋予政府授权,可以对实施歧视性措施的国家采取反制行动。反制手段清晰列明,包括收取特别费用、限制港口准入以及切断国际海运数据信息获取渠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组织或个人”的界定极为宽泛,这意味着美资货运代理、在中国运营的供应链科技公司,甚至与美国有实质性联系的第三国实体,都有可能成为中方反制的潜在目标。

其中,数据限制被视为中方手中一张极具威慑力的暗牌。在全球航运业高度数字化的今天,港区操作、船舶靠泊、海关申报等关键环节都依赖于数据流动的畅通。一旦美资企业被限制访问中国港口的航运数据接口,其订舱、报关、到港通知等一系列流程将面临瘫痪的风险。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战术对供应链造成的破坏性,绝不亚于直接征收高额费用。

市场对这项政策的反应是立竿见影的。9月第一周,美国长滩港的集装箱处理量同比暴跌41%,码头工人的加班时长也缩减了60%。卡车运输和仓储等配套行业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美国港口协会预测,如果中国船舶的停靠量持续下降,到2026年,美国港口收入将可能减少120亿美元,并冲击23个州的约15万个就业岗位。

这场航线调整的背后,折射出全球供应链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塑。曾经作为中美贸易重要枢纽的深圳盐田港,其近四分之一的货流量目的地为美国。如今,该港新增了12条前往欧洲和东南亚的航线。当地物流企业透露,欧洲订单显著增长,东南亚和南美市场也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势头。中远海运上半年的财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其拉美航线业务增长11.9%,亚洲内部航线增长5.2%,有效地抵消了美国航线收缩带来的负面影响。

秘鲁钱凯港,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日益成为全球航运格局中的重要节点。这个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深水港,将于2024年11月正式开港,能够停靠18000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今年前两个月,该港已处理1.5万个货柜,为南美货物提供了一条无需经过美国中转的新路径,可节省两到三周的运输时间。

成本转嫁的链条正逐渐显现。汇丰银行估算,中远海控及其旗下东方海外国际因美国的收费政策,可能面临约2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行业普遍认为,这些成本最终将通过运价、附加费等形式传导至美国消费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航运成本每上涨10%,美国的がe通胀率将上升0.3个百分点。若该政策全面实施,美国家庭的年支出可能增加2300美元。

美国农业出口商已率先感受到压力。美国农业事务联合会预计,大宗农产品出口运输成本可能激增25%,每年将额外增加3.7亿至9.3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和泰国等美国农产品采购国的进口成本也随之攀升。

在中方贸易领域的反制措施也同步展开。9月4日,中国商务部裁定四家美国光纤企业通过“改名换标”规避反倾销税,对德拉克通信加征78.2%的关税,并将康宁公司的税率提高至37.9%。鉴于中国占据全球60%的光纤需求,美国企业面临着提价50%或退出市场的两难抉择。

全球航运联盟也开始调整其运营策略。通过优化租船结构、重新设计挂靠港口,尽可能地将“在美触发收费”的船队与“在华可能受限”的实体进行错位。部分公司正积极探索通过加拿大、墨西哥港口中转,再利用铁路或驳车运输进入美国内陆的新路线,以削弱美国收费政策的影响力。

即便在科技领域,白宫召集科技巨头讨论AI芯片关税,企业界更为关注的却是供应链的安全性。英伟达与博通的合作研发AI芯片,以及微软将750亿美元年度投资的40%转向欧洲数据中心建设,这些动向都折射出企业层面正在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而进行的战略性准备。

这场深刻的博弈,正将全球航运业的焦点从传统的成本考量,转向对制度性冲击的应对。业内人士指出,关税或许可以计算,港杂费也可能被转嫁,但数据接口一旦被限制,整个物流流程将可能断裂;港口准入一旦被差别化,全球航运网络就会失衡。当这些构成全球贸易基础性要素的环节成为博弈的筹码,企业最佳的应对策略不再是预测政策走向,而是构建能在任何政策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健运行的系统韧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