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只注意到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却忽视了它在农业领域同样掌握着强大的控制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美国依托广阔平坦的耕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能大量出口粮食,还在一定程度上操纵全球粮价,甚至利用粮食作为手段来影响国际局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曾通过粮食援助协议让埃及在供应上对自己产生依赖,进而迫使埃及不得不率先与以色列和解,这一举动间接改变了中东格局。此后,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也屡次施展这一手段,并屡试不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不过对中国而言情况不同。我们常说“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美国用粮食来牵制他国的做法,对中国并不见得有效。事实上,美国想以粮食“卡脖子”中国,早已碰壁。数据显示,中国过去一年进口美国大豆的金额占其总出口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是中国长期在支撑着美国的大豆产业。如果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美国大豆必然滞销,美国农场主的损失将十分惨重。
这正是特朗普最担心的地方。美国农业州一直是共和党的基本盘,一旦农民不满,特朗普和共和党都会面临政治风险。可以说,这场贸易战中,特朗普已经失算。中国早在贸易摩擦开始时就暂停了大豆进口,尽管双方进行了多轮谈判,两国领导人也多次沟通,但中方始终没有恢复购买的迹象。
如今大豆正值收成旺季,若中国的订单迟迟不到,美国农业将遭受重创。美国议员甚至专门就此与驻华大使举行闭门会谈,但得到的结论依旧是:中国近期不会采购美国大豆。为了安抚农民,美国农业部长紧急宣布将推出农业救助计划,而特朗普也放话要给农民补贴,让美国大豆“重新伟大”。但他并不承认困境与自己有关,而是将责任推给拜登,称是拜登过去的政策导致中国订单流失。不过这种说辞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例如密歇根州州长就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才是让美国农业受损的根源,而真正从全球关税战中受益的,只有中国。
对农民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听承诺,而是如何把即将滞销的大豆卖出去。即便联邦政府真的提供补贴,也只能缓解一时的困难,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更何况美国政府还面临“停摆”,补贴何时能发放也成了未知数。难怪农民不愿买账,继续对特朗普施压。
如果大豆危机无法妥善解决,特朗普的执政前景都可能受影响,因此他不敢掉以轻心,甚至有些焦急。他对外声称,计划在10月底或11月初的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面,重点讨论大豆问题。然而中国外交部回应称,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这表明会晤尚未敲定。特朗普之所以急着放风,正是因为局势让他心慌。美国总统的行程我们管不了,但中国是否下大单购买美国大豆,主动权却牢牢掌握在中方手中。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特朗普接下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