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浪潮奔涌,历史新高只是序曲,AI驱动价值重估进行时
港股科技股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上涨浪潮。资金与技术的激情碰撞,不仅将恒生科技指数一次次推向新的历史顶点,更预示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的开启。
恒生科技指数再创新高,普涨格局显现
今日,恒生科技指数再次强势刷新历史高点,一举突破了关键的关口,收于6635.30点。这一辉煌的数字,不仅标志着港股科技板块正式迈过了前期压力区,开启了更为广阔的上行空间,更印证了科技股普遍上涨的蓬勃态势。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快手-W的表演尤为抢眼,盘中最高触及,最终报收90.85港元。其近期走势可谓锐不可当,短短五日涨幅已超,年初至今更是飙升高达120%,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另一科技巨头阿里巴巴-W也不甘落后,以4.29%的涨幅收于184.60港元,年内累计涨幅已超过120%,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百度集团亦跟涨3.60%,报138港元,其5日涨幅达6.84%,20日涨幅更是高达46.17%,显示出稳健的上升势头。
南向资金慷慨涌入,科技板块成吸金主力
支撑起这场科技股狂欢的,离不开南向资金的持续加持。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已连续18周净流入港股科技板块,成为此轮行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其中,阿里巴巴-W尤其受到青睐,近期持续获得大手笔增持,本周净买入金额高达港元,最新持股量达到,创下历史新高,且已连续10周持股量持续攀升。
AI浪潮席卷,科技巨头估值迎来重塑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港股互联网巨头的估值正与海外同类公司快速收敛。国信证券认为,腾讯与Meta、阿里与谷歌的估值水平已逐渐趋于一致。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科技巨头正步入加码AI投入的全新阶段,这与海外市场在2023年中旬以微软、Meta为代表的大规模资本开支布局AI的趋势如出一辙。
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短期利润可能受到AI投入的影响,但股价的驱动力将更多来自于对AI潜力的预期以及模型、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边际进展。摩根大通更是大幅上调了阿里巴巴的港股目标价至。分析师Alex Yao等人指出,受益于互联网、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等领域的生成式AI需求激增,阿里云收入增速已连续加快,预计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长。他们甚至预测,中国生成式AI的普及速度可能将超越此前的SaaS浪潮。国泰海通也维持百度集团“增持”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并强调百度依托自研AI模型,赋能多项业务,其文心X1.1模型在多项指标上显著提升,为公司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价值重估逻辑清晰,中国科技资产吸引力凸显
高盛最新观点强调,中国科技股正迎来价值重估。其核心原因有三:首先,中资股年初至今的强劲升势令投资者感到惊喜,MSCI中国及恒生科技指数已分别累积上涨及,大幅跑赢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其次,DeepSeek等中国本土AI模型的出现,改变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和中国股市前景的看法,这种由自下而上、创新驱动的投资观点带来了乐观的增长预期。最后,全球股票基金正积极寻求美国以外的投资选择,而中国因其流动性、估值和多元化优势,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潜在选项。
野村证券指出,尽管中美宏观环境与公司基本面存在差异,但随着港股科技公司展现出独特的,市场开始涌现“中国科技十雄”的概念。阿里巴巴对未来三年在云和AI基础建设上高达的CAPEX预期,更是为市场带来了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全新叙事。机构分析认为,与美股科技股相比,港股科技龙头的动态PEG估值仍有上升空间。
AI代理自动化驱动新一轮增长,机构看好后市表现
随着生成式AI从工具试用阶段向代理自动化迈进,未来12-36个月可能成为港股科网股估值重构的关键窗口期。机构普遍看好港股科技板块的未来表现,智通财经在10月的投资策略中指出,鉴于当前中美博弈背景下,双方在AI领域的投入必定加大,为科技股提供了宏大叙事的基础。
外资态度转变,中国资产受热捧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转变。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在路演中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已达到自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富达国际投资组合经理也表示正在增持中国股票,并强调此次重估是由市场基本面驱动,而非单纯依赖政策,这使得市场信心更为稳固。
价值重估序章已启,未来增长可期
资金是市场最诚实的投票者。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国际投资者兴趣的飙升,都为港股科技股的价值重估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在AI领域投入最坚决的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和快手,有望继续引领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港股科技股的价值重估故事,方才翻开其激动人心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