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创下45年来最高,预示着什么?
就在这个月,国际金价突破了经通胀调整后的1980年1月高点。当时名义价格是850美元/盎司,换算成今天购买力,大约在3590到3674美元之间。如今金价稳稳站在3700美元上方,9月还多次逼近3800美元。这不只是名义新高,而是真实购买力的历史性超越。
这不是市场一时冲动。高盛最近一份报告提到,当前黄金市场的多空头寸比达到8:1,是过去十年里最极端的看涨情绪。伦敦一位做贵金属交易的朋友说,9月下旬不少大投行已经把目标价调到4000美元,理由很直接:系统性风险正在被重新定价。
机构、央行、对冲基金,都在行动。2025年前三季度,COMEX黄金期货未平仓合约量同比涨了12%,黄金ETF也结束了连续两年的资金净流出,开始小幅回流。钱不会说谎,它们在投票,旧体系可能没那么牢靠了。
推动金价上涨的,是三个结构性因素。
首先是美元信用松动。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37万亿美元,2025财年联邦赤字预计1.8万亿美元。当“无风险资产”本身的风险越来越明显,黄金自然成了替代选项。
其次是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2到2024年,全球央行年均购金超1000吨,2024年更是达到1180吨的历史高点。中国、印度、土耳其这些新兴市场贡献了七成以上的增量。这不只是投资,更像是战略储备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从2022年11月起连续35个月增持黄金,到2025年8月,官方储备达到2292吨,比三年前多了近三成。
第三,宏观环境跟1970年代有相似之处。虽然全球通胀从2022年的高点回落,但核心通胀还是顽固。美国9月CPI同比涨3.8%,欧元区2.9%,都高于政策目标。中东局势紧张、东欧风险未解、供应链加速区域化,市场对“滞胀+金融脆弱”的担忧在升温。黄金不生息、没主权风险,在这种时候,就是终极避风港。
这就像暴雨预警来了,有人开始囤水囤粮。黄金就是金融世界的应急储备。
对普通人来说,金价破历史高点,意味着资产配置的逻辑在变。过去十年,“美股+美债”是主流组合,现在这套打法开始动摇。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黄金ETF资金流入转正,更关键的是,黄金跟美元、美债的相关性在减弱,甚至阶段性出现负相关,它正在回归对冲工具的本质。
也不是所有人都去买金条。有人通过黄金ETF、银行积存金,或者矿业股参与进来。这种微观层面的防御动作,其实是宏观趋势的缩影。
国内银行积存金业务今年前三季度交易量同比增长约18%,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个人客户持仓量也创了近三年新高。普通人可能不说话,但手上的动作早就开始了。
金价创下45年真实新高,到底是避险过头,还是危机前兆?如果你手上有闲钱,现在会配置黄金,还是继续相信美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