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大豆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微妙的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在从美洲采购大豆时,开始将目光从巴西转向阿根廷,而对美国的大豆则选择了忽视。
根据环球网9月19日的报道,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尽管美国大豆正处于丰收季节,但中国的订单量却为零!在这样的背景下,拉格兰向特朗普呼吁,称美国大豆农民急需中国市场,他甚至希望特朗普能够采取行动,解决这一困境。美国大豆种植者的国际市场份额正逐渐被特朗普的政策所侵蚀,这让拉格兰急切地寻求特朗普的支持。
紧接着,9月23日,一名记者向中国外交部询问是否会增购美国大豆。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具体问题应向相关部门了解,并强调关税战和贸易战不符合双方利益,呼吁通过平等和互惠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大豆并不是特朗普面临的唯一挑战。实际上,真正困扰美国的可能是稀土。与大豆不同,稀土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军工产业等至关重要。稀土是许多高端技术产品的关键原料,随着中国对稀土的控制,美国的依赖愈加加深,这也是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不得不作出让步的原因之一。
目前,美国可替代的商品已不多,其中高端芯片是最为关键的一项。然而,即便是芯片,也存在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如果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突破,生产出具有同等甚至更高性能的芯片,美国的芯片市场就可能面临严重的过剩问题,不再需要继续进口。这一变动将对美国经济,尤其是股市,造成毁灭性打击,因为美国股市的繁荣依赖于芯片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
特朗普早在8月就要求中国加大采购美国大豆的力度。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长期未果,导致美国的大豆出口陷入停滞。与此同时,南美供应商的大量参与填补了市场空缺,导致美国农民错失了与中国的销售时机。
在此特殊时刻,一位学者在德国媒体上发表文章,提出一个震撼性的观点:一个时代正悄然落幕。这一切可能让特朗普感到意外,也许他并未预料到这种局面。中国开始采购阿根廷的大豆,不仅仅是改变供应商这么简单,它代表着大豆贸易、基础设施、金融合作乃至地缘政治的一次深刻重构。而美国的大豆种植者则依然在盼望着中国的订单,但中国早已在阿根廷布局了整个战略。
2025年4月,阿根廷央行宣布与中国人民银行的35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将延长12个月,这笔资金原定于2025年6月到期,现在延长到2026年。这一举措进一步加深了中阿经济合作的深度。
中国每年进口超过一亿吨大豆,支撑着国内饲料加工、食用油供应和食品工业的运作。过去,美国拥有全球最低成本的大豆产能和最集中、最强大的贸易渠道,通过控制产量和定价规则,将大豆作为对华贸易中的战略商品。但这种局面正逐步发生变化。巴西宣布大豆“超级大丰收”,而阿根廷通过取消出口预扣税,这两国的供应量已经超过了2.1亿吨,足以满足中国的全部需求。
也许正因为中国没有采购美国的大豆,特朗普感到不满。不到24小时,美国便开始召集七国集团(G7)其他六个成员国共同反华,准备对中国的稀土出口进行打压。据英媒23日报道,G7和欧盟正在商讨设定稀土价格下限,并对中国的稀土出口征收关税、碳税,甚至在公共采购中限制从中国购买稀土。自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以来,西方国家深感自己在稀土供应上的脆弱,纷纷加大对非中国供应链的投资和研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