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安克创新的新闻,真心觉得这家跨境消费电子头部企业 2025年太难了。
先说说安克这一连串的危机。2025 年对它来说,简直是信任和合规 的双重考验。上半年就因为充电宝有 自燃风险,搞了好几轮大规模召回,本以为这事能翻篇,结果9月又出大事。
9月18 日,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发公告,说约48.1万台安克充电宝有过热、起火隐患,必须召回。
更让人揪心的是,到公告发布时,已经收到 33 起火灾爆炸事故报告,其中 4 人轻度烧伤,还有 1 人遭遇严重财产损失,这对品牌口碑的打击太大了。
9 月 22 日,美国众议院中国事务委员会说安克不公平定价还涉嫌非法避税,敦促展开关税合规调查。消息一出来,当天安克的股价就暴跌近 8%。短短一个月,从产品安全到市场合规,安克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形象算是遭了重创。
在我看来这事儿不只是安克一家企业的问题,更能看出中国出海品牌在全球化深入后有多 脆弱。你想啊,产品卖得越广,当地监管越严,只要一个环节出疏漏,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尤其像安克这样,把北美当核心市场的企业,那边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多敏感,监管部门对合规多严格,比新兴市场厉害多了,一旦出问题,想重新赢回信任可太难了。
再说说这次争议的核心,主要是非法避税和政府补贴这俩事儿,正好戳中了现在跨境贸易的 敏感点。
具体是错误分类产品代码和第三国转运两种操作。前者就是把该缴高关税的电子产品,伪报成零配件组件这种低关税品类;后者就是通过越南、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中转货物,躲原产国的关税。
这两种方式以前在跨境产业链里,算是公开的秘密,特别是那些利润率薄、价格竞争又激烈的企业,没办法才这么干。
但 2025 年不一样了,美国监管变得特别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说,1 月 20 日到 8 月 8 日期间,靠《执行和保护法案》(EAPA)查出了超 4 亿美元没缴的关税,司法部还把贸易欺诈的刑事执法当成重点工作来抓。以前那些 灰色地带,现在基本成了 禁区,碰不得。
在我看来,这些争议本质上是全球化博弈更激烈了。美国对中国制造业越来越警惕,查原产地查补贴 这些手段,其实就是在抬高中国品牌出海的门槛。
但对企业来说,现在合规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做到位,不然就没法生存。尤其现在监管这么严,供应链只要有一点不透明,就可能被盯上,与其在灰色地带冒险,不如早点建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体系。
最后聊聊怎么破局。安克的困境不是个案,是中国出海品牌都要面对的 转型难题。以前中国跨境电商品牌靠低价快速起来,靠的是低关税、政府扶持、灵活供应链这三样。但现在这三样都不管用了,关税查得严、补贴常被查、反倾销诉讼也多,靠低价突围的老路子走不通了。
对安克来说,现在不光要应对眼前的调查,更要修复品牌信任、调整战略。
比如产品安全方面,得建更严的质量管控体系,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开产品安全数据,用透明赢得信任;合规方面,找专业顾问,优化供应链,别因为操作不当惹麻烦。
而且北美市场太重要了,2025 年上半年安克在北美营收 57 亿元,占总营收 44.3%,还同比增长 23.2%,必须摸透当地监管趋势,提前做准备,别因为一个市场的问题影响全局。
对整个行业来说,安克的事儿也是个提醒,以后出海拼的不是低价,而是品牌力合规力创新力。企业得跳出 低成本的想法,往高价值走,比如靠技术创新卖更高价,靠本地化服务贴近消费者,靠合规降低风险。
行业也得帮一把,建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比如提供合规咨询、原产地认证,帮企业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