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这两天刷到王健林被限高的新闻没?财经圈里都炸了——前中国首富啊,突然就被法院给了“限高令”,不能坐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我是帮主郑重,干了二十年财经记者,专盯中长线投资里的门道。这事儿表面看就是万达欠了1.86亿工程款没还,但往深了扒,根本不是小打小闹,简直是当下房地产行业的“冰山一角”。
先说说这1.86亿的由头——兰州中院执行的建设工程纠纷,万达还有旗下的关联公司没给钱,王健林作为法定代表人,按规矩连带被限了高。但咱得拎清楚:这1.86亿看着是笔大数,跟万达的盘子比,真不算啥。翻2024年中的财报,万达总负债差不多2890亿,这1.86亿顶多算个“小数点后几位”。更要当心的是连锁反应——要是其他债主也跟着起诉,搞不好就触发债务交叉违约,那麻烦就大了。
再看万达为了平事儿,拿出来的家底:武汉楚河汉街的12套房子,被法院强制拍卖。评估价3317万,结果只能打八折、2654万起拍,更尴尬的是,第一次拍卖居然没人接。这可不是楚河汉街的房子不行,是现在商业地产想变现太难了——流动性快冻住了。这两年万达不是一直在卖万达广场自救嘛,但卖资产的速度,压根赶不上债务到期的节奏,就像手里攥着东西,想扔出去换钱,可就是没人接。
其实不光王健林,这两年地产圈的大佬们,差不多都在“渡劫”——从恒大的许家印到现在的王健林,以前那些呼风唤雨的枭雄,一个个从神坛上下来,这背后藏着三个明明白白的信号。第一,房企靠“借新还旧”滚雪球的日子,彻底过去了,高杠杆那套玩不转了;第二,现在现金流比啥都金贵,别光看账面利润多好看,销售额一掉就露馅——就像万达商管,2024年上半年营收比去年少了12%,这时候账面利润就是“纸上富贵”;第三,转型哪有那么容易?万达搞的电影、体育这些多元化业务,现在还撑不起地产主业的缺口,阵痛还得熬。
说到这儿,肯定有老铁问:帮主,那中长线看,地产股还能不能碰?我给咱投资者提三个实在的建议。首先得避险,短期别碰那些民营高负债房企,盯着保利发展这种有国资背景的,心里踏实;其次可以留意重组机会,有些房企走到破产重整这步,说不定AMC机构会进去接盘,这时候可能有折价收资产的机会;最后,长线可以往新业态上靠,像物流地产、产业园区这些,跟着经济转型走,抗跌性强,比死磕传统住宅靠谱。
我干财经二十年,见过不少行业起起落落。王健林这张限高令,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是房地产黄金时代彻底翻篇的又一个信号。对咱中长线投资者来说,得记住:现在行业在“出清”,不是比谁跑得猛,是比谁能稳稳活下去。当下与其急着抄底房企债券,不如耐点心,等行业把“毒”排干净、完成“刮骨疗毒”。我是帮主郑重,咱投资路上不踩坑,一起守住钱袋子,等着下一轮周期的机会。
(数据来源:法院执行文书、企业财报、行业研报;以上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