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运营,跨境数字支付、区块链服务、数字资产三大平台同步落地。这一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的战略枢纽,以 “统一账本,业务分域” 的技术架构,为全球跨境金融提供了高效合规的新方案,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入技术驱动的新阶段。
三大平台构建的协同生态直击行业痛点。跨境数字支付平台通过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对接,将传统 SWIFT 体系 3-5 天的结算周期缩短至分钟级,交通银行试点显示企业结算成本降低 60% 以上,实现 “一点接入、全球通达” 的突破。区块链服务平台则破解跨链协同难题,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深度合作,已完成深圳 6800 万元供应链货款秒级结算,让资金流与贸易流高效联动。数字资产平台作为国内首个合规试点,支持债券、碳排放权等 20 余类资产链上交易,首笔测试结算效率提升 50%,内置反洗钱算法可疑交易识别率达 99.7%。
技术创新与监管革新的双重突破彰显制度智慧。中心秉持 “无损、合规、互通” 三原则,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交易全流程自动化校验,既防范重复抵押等风险,又推动与新加坡、阿联酋等国的监管互认。上海自贸区 5 亿元绿色债券发行、重庆中新跨境汇款等案例,印证了 “技术 + 监管” 模式在实体经济中的赋能价值 —— 深圳跨境供应链金融融资效率提升 70%,苏州货币桥交易年增长超 40 倍。
这一布局兼具城市赋能与全球意义。对上海而言,217 家境内外机构的接入与 “一带一路” 32 国的覆盖,强化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设施优势。在全球层面,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被国际清算银行采纳,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演进,世界银行测算其可使全球跨境支付成本降低 40% 以上。正如田轩所言,这是通过构建共赢生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关键一步。
从陆家嘴论坛的蓝图到实体平台的运营,数字人民币正以技术创新破解全球金融痛点。随着 2025 年底覆盖百国目标的推进,这一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必将为高水平开放与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