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小红书的营销投放成了很多品牌常用的办法。不过不少企业做了之后发现,虽然曝光率和互动数据看着挺好,可就是很难变成实际销量。这让一些商家犯嘀咕了:是不是平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啊?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问题可能出在品牌自己对平台策略理解错了,不是平台的问题。要是忽略平台怎么运作,或者错误理解用户行为,最后可能就浪费资源了。
就拿2025年上半年浙江一家零食品牌来说。他们在小红书投了一轮广告,点击率挺不错,有6%,可转化率只有0.8%。一开始公司觉得是自己产品没吸引力,都打算停预算了。后来复盘数据发现,用户点进详情页,看不到宣传里的优惠信息。这种关键细节没做好,用户下单就没信心了。把这个问题解决,把优惠信息在详情页突出之后,转化率一下就到2.5%了。只盯着转化结果,不管转化的过程和细节,很可能判断出错,让营销效果变差。
在小红书这种内容社区里,用户行为比较复杂。好多人下单前喜欢看种草笔记来了解信息,货比三家,还会反复确认。这种做决定的过程比传统电商平台长,还变化多,不能只看即时转化率来判断广告的价值。广东有个除螨仪品牌的投放就是例子。刚开始投放的时候,销量没怎么涨,但是品牌名称的搜索次数涨了180%。这种因为广告内容引发的主动搜索,其实在用户心里建立了初步联系,这也是品牌长期影响力的一部分。回搜率提高,相关笔记的自然流量也增加,这都说明种草内容有“外溢效应”,比短期的销售数字更有价值。
可以说,广告投放不只是为了提高销售额。从长远能持续积累品牌资产的广告才是值得投的。国货护肤品牌推广新品就是个典型。一开始投放成本高,CPA达到120元,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品牌复购率有35%,用户一辈子能带来的价值比投放初期花的钱多多了。这种“先亏后赚”,是品牌主动为长期发展做打算。在小红书上,粉丝多了、收藏率高了,私域用户互动多了,这些都说明广告对品牌长期价值有积累,不只是为了成交。
小红书投放关键不是短期有大效果,而是让用户想法改变。要是品牌只看一时收入来判断投放效果,不管复购、品牌热度和用户行为数据,最后效果可能就很短视。小红书能在竞争里胜出,就是因为把内容和用户互动结合得好,有独特的种草模式。品牌要是不懂这个道理,可能就浪费机会了。只有真正明白用户做决定过程的品牌,才能在小红书投放里一直稳定地赚钱。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
上一篇:《为自然融资》全球报告重磅更新: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扩大至9420亿美元
下一篇:“924”一周年,AH股大涨:创业板涨超2%,芯片半导体掀涨停潮,中芯国际创历史新高,恒科指涨超2%,阿里暴涨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