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创客公社产研组
北大博士和妻子卖房卖车创业,迁到苏州工业园区后,最新融资近2亿元!
近日,创客公社获悉,苏州一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一兮生物”)完成A轮融资,融资规模近两亿元,由黄山产投集团旗下的黄山新安江资本领投。
据了解,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支持一兮生物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HMOs单体工厂,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技术水平。
HMO是什么?
尽管这个概念对大众来说很陌生,但对人类而言却十分重要。刚出生的婴儿虽然免疫力还较弱,却并不容易感染,背后的“功臣”就是源自母乳神奇物质——母乳低聚糖(HMO)。
如果把HMO添加到奶粉中,让成年人饮用,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一兮生物的背后是一对高知夫妻创业者——北大博士刘振云和妻子王莹。
他们从安徽合肥起步,后迁到苏州工业园区,成功以HMO为核心,打造出一系列衍生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医食品、保健品、乳制品等领域。公司还入选了2023年度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2024年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一兮生物从从安徽到江苏的发展轨迹正是长三角一体化“要素流动、产业协同”的生动缩影,更是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赋能科技转化的一次胜利,背后透露着区域招商从“给优惠”到“造系统”的转变。
夫妻联手填补国产空白
率先实现HMOs产业化
2004年,刘振云考入北大本科,攻读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
不过,对生物学更感兴趣的他,在2006年选择转到基础医学专业,于2012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此时刘振云年仅26岁。
博士毕业后,他开始在一家企业从事基因与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临床研究,主持CAR-T细胞、溶瘤病毒等多个研发项目。“我曾完整参与了两家公司的筹备和创立工作,参与搭建了同33家三甲医院合作的网络。”刘振云回忆说。
在这段工作经历中,刘振云常常接触到肿瘤、化疗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他和妻子王莹开始注意到一个关键问题:新生儿和肿瘤、化疗患者在肠道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几乎都没有有益菌,那为什么新生儿出生之后还能很好地成长?
经过大量的模型试验和数据资料分析,刘振云和王莹发现母乳中存在的母乳低聚糖(HMOs)能够帮助有益菌快速定植。然而,当时市场上的HMOs尚未商用,且价格非常昂贵,普通病人无法承担,夫妻俩便萌生了将其生物合成并实现产业化的想法。
2019年,经过慎重考虑后,夫妻俩决定创业。为了凑足创业的启动资金,他们毅然卖掉了房和车,先来到安徽合肥落地。
众所周知,生物技术的研发、投产周期较长,前期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来做科研。创业早期,一兮生物发展并不顺利,公司财务状况始终很紧张。“最困难时账面只剩3000多块,还有2万多的账要付”。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俩的坚持下,一兮生物迎来了技术、产业化和资本方面的重要突破:2021年3月,公司与乳企达成战略投资合作;4月,成功完成HMO项目中试;5月,生产基地签约仪式顺利举行;6月完成天使轮融资;9月,完成HMO项目模拟生产;11月,pre-A轮融资成功落地。
另外一个重要转折发生于一次在苏州进行的项目路演中。在对苏州的产业、环境、资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后,刘振云和王莹夫妇决定将公司搬迁至苏州工业园区。
在接受采访时,王莹曾如是回忆:“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座宜居宜业的活力之城,这里生活环境美、创业政策优、营商氛围好、产业配套全,创业之初从安徽跟随我们过来的同事,也都带着父母、孩子在苏州安居乐业。”
2023年3月,随着HMOs产线正式交付投产,一兮生物成功建成我国首个具备HMOs产业化能力的生产工厂,具备成本低、纯度高、品种多等独特优势。此外,公司还荣获2023年度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2024年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等诸多荣誉。
目前全球批准的8种HMOs,国内已经实现6种HMOs单品工业化规模生产,这一突破性成就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对中国婴幼儿配方奶市场意义非凡。不久之后,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也将陆续添加HMOs,中国的婴幼儿也能和国外的婴幼儿一样喝到添加了HMOs的配方奶粉。
从“安徽”到“江苏”
长三角的一体化叙事
一家初创企业的迁移轨迹,往往折射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脉络。
一兮生物从安徽起步,最终将总部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这一看似寻常的地理位移背后,蕴含着至少三重深刻的发展逻辑。
其一,这是对“功能分区+优势互补”发展模式的实践突破。尽管其规模化生产基地仍扎根黄山,但将研发中心、管理中枢迁至苏州,本质上是遵循了现代产业分工规律——让擅长生产制造的腹地专注产能释放,而让具备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枢纽城市承担创新策源功能。这种“研发在苏、制造在徽”的布局,既避免了单一城市承载全产业链的压力,又通过高铁网络实现两小时通勤圈内的高效联动,形成“头脑+躯干”的有机整体。
其二,印证了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革命。跨省域的企业战略重组,考验的是区域内制度壁垒破除程度与要素流通便利度。一兮生物得以顺利实现跨行政区划的资源调配,得益于长三角统一大市场的渐进成型:技术交易市场互通、知识产权保护协同、物流通关标准一致,这种无形的市场纽带,比单纯的财政补贴更能激发企业活力。
其三,彰显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升级路径。苏州工业园区并非简单承接产业转移,而是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构建产学研用联盟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成长土壤。一兮生物在此获得的不仅是办公空间,更是接入长三角生物医药高地最发达的创新网络接口,得以共享一流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全方位支持,这些生态要素的能量远超传统的税收、土地优惠。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一兮生物的“用脚投票”,还标志着地方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从比拼土地价格、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升维为比拼产业生态、创新氛围、专业服务等“系统优势”的竞争。苏州工业园区的难以复制性,体现在其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创新循环系统”:
1、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产生“俯拾即是”的协同效应
苏州工业园区已汇聚超过2000家生物医药企业,涵盖了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全产业链环节,2024年产值达1655亿元。这种极致的产业集聚,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沟通、研发和物流成本,使得任何创新想法都能在最短距离内找到实现路径,产生了“隔墙供应”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独特生态优势。
2、“保姆式”的专业服务体系,精准破解企业成长痛点
园区不仅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硬件基础设施,更打造了一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国际化软性服务体系。从市场监管部门的提前介入指导,到CXO(CR0, CMO, CDMO)等专业外包服务的密集分布,再到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特点的专项金融产品,园区管理者的角色更像是“行业专家”和“贴心合伙人”,能精准地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每一个关键瓶颈,这是单纯提供资金和土地所无法比拟的。
3、“以人为本”的创新环境,形成吸引顶尖人才的“强磁场”
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打造一流的居住环境、国际学校、医疗设施和文化休闲场所,构建了一个让全球高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的宜居宜业之城。对于一兮生物这样的研发驱动型企业,能否吸引并留住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家,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园区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能让他们心无旁骛、专注于创新的“理想城”。
结语
一兮生物的最新2亿元融资背后,固然是其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前景获得认可,更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的胜利。
我们注意到,一兮生物2022年2月已迁到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了一家苏州企业。而本轮融资的领投方,新安江资本则是黄山市的地方产业资本,却依然“跨省”追投一家外迁的企业,彰显了地方之间不再局限于企业“物理”归属地的狭隘视角,而是着眼于如何更高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分享发展红利的“共赢思维”。
企业迁址苏州,研发与人才优势得以最大化;生产基地留在黄山,当地就业与产业升级持续受益。两地政府以开放胸怀支持企业跨域布局,实则是以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共同做大区域产业蛋糕。
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合作理念,正是长三角一体化走向成熟的核心体现——城市间不再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功能互补、利益共享,构建起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将涌现出更多像一兮生物这样的科技企业,它们不仅改变行业格局,更将重塑中国在全球生物科技版图中的位置。
长三角,正成为孕育下一个时代科技突破的摇篮。
本文参考素材来源: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一兮生物刘振云:让奶粉更像母乳!》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中心:《一兮生物完成近2亿元新一轮融资》
园区妇工委:《寻访她力量|王莹:HMOs产业化,让中国的孩子喝上更接近母乳的奶粉》
以及一兮生物官网、微信公众号等。
下一篇:黄金期货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