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北京“富可敌国”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迪丽瓦拉
2025-09-17 08:45:23
0

一、经济总量跃升:从“一核”到“双极”

2025年9月16日,北京官宣“十四五”收官时GDP将突破5万亿元,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全球第21个迈入“5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一数字不仅超过瑞典、比利时等国家经济总量,更意味着京沪双雄已超越全国2/3省份的GDP规模。北京仅用四年时间实现从4万亿到5万亿的跨越,相当于五年内“再造”了一个海淀区(2024年GDP为1.29万亿元),展现出超大城市减量发展背景下的“北京奇迹”。

二、突破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 统计革新与政策红利

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成为京沪加速崛起的关键推手:2018年“四经普”将研发投入纳入统计,2023年“五经普”新增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及数字经济核算,两次调整累计为京沪注入超7000亿元增量。北京凭借密集的科研机构(全国半数以上院士、1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央企总部(90家)优势,成为统计优化的最大受益者。

  • 产业结构的“软硬兼施”

北京以“去工业化”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信息服务业突破万亿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超8000亿元,与上海齐平。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尤为亮眼——备案大模型158款(占全国30%),企业数量超2400家(占全国50%),AI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稳居全球第一梯队。与此同时,中关村科学城聚集全国1/3的AI独角兽,怀柔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支撑万亿级前沿产业。

  • 国家战略的超然定位

北京的“四中心”定位(政治、文化、对外交往、科创)赋予其独特资源集聚能力。作为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的集中地,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6%,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榜首。政策试点如数字人民币、自贸区升级等均优先落地,形成“制度创新—产业变革”的共振效应。

三、京沪与广深:差距何以拉大?

京沪GDP领先广深的差距相当于一个东莞的体量(2024年东莞GDP为1.23万亿元)。定位差异是根源:京沪作为直辖市,承载国家核心功能,而广深虽为一线城市,行政层级和政策红利相对受限。产业格局上,北京依托央企总部和研发优势发展知识经济,上海聚焦硬科技(集成电路、大飞机、生物医药);相比之下,广深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如深圳通信设备产业受华为出货量波动冲击,广州汽车制造业增速放缓。

四、全球坐标下的北京

5万亿的北京将跻身全球城市GDP前十强,与东京、纽约、洛杉矶等比肩。其人均GDP达22.8万元(约3.2万美元),能源利用效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65.9%,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双突破。在临空经济、数字经济等赛道,北京与上海形成“双枢纽”格局,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关键节点。

五、未来挑战:如何超越规模之争?

北京仍需破解三大课题:一是平衡“减量发展”与创新扩容的矛盾(累计疏解3000家制造业企业);二是巩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优势;三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枢纽保卫战”。而广深则需在新能源、低空经济等赛道实现弯道超车,重塑竞争维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