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速看!30多万人口的县城,20多家开发商盖上百万套房,房子谁买?
迪丽瓦拉
2025-09-16 18:28:40
0

县城“地产狂欢”的冰与火:百万套房的惊魂一瞥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转型浪潮汹涌而至,裹挟着机遇与挑战,也撕开了一些昔日繁荣表象下的隐忧。在广袤的县域版图上,河南林州的故事,宛如一则触目惊心的寓言,折射出特定阶段下房地产市场的扭曲逻辑与深层矛盾:房子,究竟是安居乐业的港湾,还是投机逐利的泡沫?一个人口仅三十余万的县级市,为何会涌入二十余家开发商,建起百余万套住房?这令人咋舌的供需失衡,指向的不仅是地方的迷失,更是时代的选择题。

繁荣幻象背后的“土地财政”枷锁

中国城镇化率已攀升至66.8%,县城作为城乡连接的枢纽,肩负着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迷途中,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以土地财政为“指挥棒”,将房地产推向了畸形扩张的深渊。河南省林州市,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隶属于安阳市的林州,城区常住人口约33万。若以每户三人、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的标准粗略估算,合理的住房需求应在11万套左右。即便考虑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增人口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个健康的供应量上限也应在15万套以内。然而,截至2025年3月,林州已建和在建的住房总量却惊人地突破了100万套,其中已竣工的住宅更超过65万套。这意味着,当地的住房供应量已是实际需求的近7倍,人均拥有的住房套数逼近三套。如此庞大的库存,早已远远超出了居民的实际居住和支付能力。

开发商的“逐利游戏”与市场的“失衡信号”

这惊人的数字背后,是27家开发商在2020年至2025年间,累计投资837亿元“掘金”林州市场的血泪史。央企、省内知名房企乃至本土开发商,在房地产黄金时代的末期,纷纷抢滩登陆,上演了一场场“圈地开工”的狂欢。然而,当市场预期从“上涨”转向“滞涨”,这种大规模、高密度的开发便如同空中楼阁,注定摇摇欲坠。

据林州市一位资深房产中介李经理透露,如今当地二手房均价已跌至2000元/平方米,较2018年的高点缩水近七成。不少业主已沦为“亏本卖家”,只求快速“解套”。新建商品房市场更是门可罗雀,即便开发商祭出“首付5万元”、“零首付”甚至“负首付”等极具诱惑力的营销手段,成交量依然惨淡。

多重困境的叠加:泡沫的成因剖析

导致林州房地产市场陷入如此困境的根源,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 2017年至2022年间,林州市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高达4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填充财政空缺,地方政府不惜放宽开发限制,土地供给“应批尽批”,直接催生了房地产的过度开发。

“利益共同体”下的非理性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刘教授指出,在房价上涨预期驱动下,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获利)、开发商(通过高周转赚取利润)和购房者(资产增值)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这种模式一旦预期逆转,便会迅速滑向恶性循环。

投机需求的“黑洞”: 据不完全统计,林州约有40%的住房被外地投资者买走。这些投资者被低价和升值预期吸引,成为投机性需求的“蓄水池”。当地一位购房者王先生无奈表示,当初购买三套房时,销售许诺高铁站建成后房价翻番,如今房产已贬值过半,每月高昂的贷款压得他喘不过气。

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加剧的双重打击: 作为资源型城市,林州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压力,年轻劳动力持续外流。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当地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6.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结构的恶化,进一步削弱了住房的刚性需求,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失衡。

“房产泡沫”的沉重代价:资源浪费与风险蔓延

过度的房地产开发,给林州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沉重代价。

巨量的资源浪费: 估算显示,林州闲置的住房资源价值已超过450亿元,这笔巨额资金若能投入实体经济或民生领域,将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居民负债风险激增: 房价下跌已使众多购房者陷入负资产困境,部分家庭更是面临断供的窘境。

经济“脱实向虚”的连锁反应: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正迅速传导至上下游产业。一家建材企业负责人透露,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三成,裁员过半,显示出房地产“火车头”失灵后,整个经济链条的脆弱。

财政收入锐减与公共服务受限: 2024年,林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比2020年的峰值暴跌83%,财政收入大幅萎缩,直接削弱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止损求稳:林州的“自救”与全国的警示

面对眼前的困境,林州市政府已紧急启动“止损”措施:暂停新增住宅用地供应,严格控制新建商品房审批;积极盘活闲置住房,鼓励开发商将其转化为保障性住房或长租公寓;引导房价合理回归,防止市场恐慌性下跌。

林州并非孤例。根据住建部2025年一季度调研,全国已有超过180个县级城市面临住房供应过剩,其中50多个县城的空置率超过35%。这一警示信号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已从一二线城市蔓延至广阔的县域腹地,亟需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与审慎应对。

重归居住属性:破局之道与未来展望

要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本质。

供给侧改革: 需要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优化住房供给体系,促使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需求侧调控: 应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研究员指出,县城房地产市场的困境,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阵痛”。未来的关键在于推动县域房地产市场重归居住属性,同时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林州的故事,是对所有参与者的深刻警示:房地产绝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地方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摆脱土地财政依赖,聚焦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商则应回归理性投资,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避免盲目扩张与跟风。对于普通购房者,更应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量力而行,警惕三四线城市和县域房产的投资风险,审慎评估区域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前景。

“一场集体狂欢”的落幕与“多主体供给”的蓝图

回顾林州房地产发展的历程,无疑是一场由多方参与的“集体狂欢”,而当狂欢落幕,“一地鸡毛”的现实令人唏嘘。100万套住房,对于一个30多万人口的县城而言,不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是沉重的教训。

住房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对于个人而言是最大宗的消费,对家庭而言是最重要的资产,对城市而言则是核心的公共政策。解决住房问题,不能简单依赖市场化或行政手段,而应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各地的住房供需状况差异显著。未来的房地产政策,必须更加注重区域差异,实施“因城施策、精准调控”。对于林州这类住房过剩的县城,重点在于消化存量、盘活资源、防范风险;而对于一线城市,则应聚焦于增加供给、稳定预期、保障刚需。

林州市的困境,仅仅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发展阶段,县域经济应破除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经济基础稳固,人口能够留存,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走向健康。

30多万人口的县城,建起100万套住房,这样的数字令人汗颜。它有力地提醒着我们: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脱离实际的盲目扩张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希望林州乃至全国范围内出现的类似教训,能为所有地区提供深刻的借鉴,共同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走向健康繁荣。

您的观点是什么?

您如何看待当前县城房地产过度开发这一现象?您所在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象?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和宝贵经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