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和罗永浩围绕预制菜展开的这场“大战”,将餐饮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那就是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的碰撞。
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预制菜有着明确的界定,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配送的相关菜品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从这个标准出发,西贝确实可以底气十足地说自己没有预制菜。但在消费者心中,他们判断预制菜的标准简单直接——是不是现场从原材料开始制作。这种巨大的认知差异,使得西贝即便拿出行业标准自证,也难以平息消费者的质疑。
这一碰撞,对餐饮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一方面,行业标准是为了规范市场,促进餐饮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通过中央厨房等模式,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菜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成本。但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决定了这些模式能否顺利推行。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遵循行业标准,而不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就可能像西贝一样,陷入舆论的漩涡。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需要在坚持行业标准的同时,积极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预制菜以及中央厨房模式。可以通过宣传科普,让消费者了解到中央厨房在食品安全保障、食材新鲜度把控等方面的优势,消除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误解。同时,企业也可以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研发出既符合行业标准,又能满足消费者对菜品口味、新鲜度要求的产品。
从消费者角度,也应该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预制菜。随着时代发展,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只要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且能够提供优质的口感和合理的价格,就不应一味排斥。西贝预制菜风波,是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碰撞的一个缩影,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适应,餐饮行业才能在标准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编辑:黄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