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生效之前,欧盟干脆对华强硬到底,不准备给自己留退路
迪丽瓦拉
2025-09-13 08:12:38
0

欧盟能源制裁新动向:欧洲团队奔赴华盛顿,二级制裁阴影笼罩

近期,欧盟抛出一项引人瞩目的举措,拟将对俄制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与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的国家。这一动向不仅标志着欧盟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加码对俄压力的决心,更引发了关于其能否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中成功落子的深刻讨论。消息人士透露,欧盟已决定派遣代表团前往华盛顿,就“直接与二级制裁”的可行方案及具体执行细节与美方进行协调。对此,欧盟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在九月初的公开表态中直言不讳:“欧洲团队正奔赴华盛顿”,并明确表示将与美方探讨二级制裁的路径。

跨大西洋的步调差异:欧盟急行军与美国的审慎观望

然而,欧洲的这种“急行军”姿态,与美国当前更为谨慎的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早在八月中旬,美国总统就曾表态,目前“暂无迫切计划惩罚中国购买俄油”,至少“不是现在”。这种步调上的错位,无疑为欧盟的下一步行动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尤其在中国对欧洲部分猪肉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税的前夜,欧盟却似乎决心将油门踩到底,这不禁让人质疑:在中方反制已进入实际操作、而美国尚未完全下定决心之际,欧盟是否真有把握将二级制裁执行到底?

欧盟制裁机制的演进与政治诉求

从机制上看,欧盟在俄乌冲突进入胶着新阶段时选择加码制裁,并非毫无预兆。今年二月与五月,欧盟先后实施了第十六与第十七轮对俄制裁,重点聚焦于俄罗斯的能源收入以及所谓的“影子船队”,并强化了反规避条款,将第三方实体纳入了清单管理。这些举措,实际上已经为欧盟探索“次级约束”铺设了道路。如今,布鲁塞尔将矛头指向第三国的能源交易,这既是其技术能力的延伸,更是政治姿态的展现——在由华盛顿主导的国际话语场中,欧盟不愿再充当旁观者。

欧盟面临的重重考验:内部协调、产业承受力与反制成本

然而,从可执行性的角度审视,欧盟的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必须同时攻克三道至关重要的难关:成员国的一致同意、产业界的承受能力,以及潜在对手方的反制成本。以斯洛伐克为例,总理菲佐已公开为欧盟新一轮制裁“附加条件”,要求拿出能够兼顾重工业发展和电价稳定的“现实解决方案”,否则难以配合。这表明,即便布鲁塞尔有意扩大制裁范围,内部的掣肘依然存在。

大西洋两岸的步调错位:美国能源政策的考量

更微妙之处在于跨大西洋在行动步调上的差异。欧盟此番主动将“二级制裁”推上台面,并积极寻求与美方协调,但美国方面当前更为优先推进的是“敦促欧盟加快在2028年前完成对俄罗斯油气的退出”,而非立即对中国动用二级制裁。美国能源部长与欧盟能源委员在九月份会面后,重申的是欧盟坚持“在2028年1月1日前彻底淘汰俄罗斯油气”的法律框架,以及美欧在能源替代方面的合作。这一表述与白宫近期“暂无迫切惩罚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计划”的论调不谋而合,意味着欧盟在对华实施“次级制裁”问题上,尚未获得美国的同步背书。

现实的羁绊:能源市场的复杂性与执法的挑战

从现实约束来看,能源作为一种高度市场化的商品,其流向受价格、运输半径和长期合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尽管美欧轮番施加限制,俄罗斯受限的Arctic LNG 2项目仍有货物抵达中国北方港口并继续出运,这表明亚洲市场的吸收能力尚未枯竭。若欧盟将矛头进一步指向与俄罗斯有能源往来的第三国,势必会引发一系列合规和执行难题。例如,如何界定“实质性帮助”?如何处理通过中间商和混合装船形成的“灰色流”和“影子船队”?尽管欧盟第十六和第十七轮制裁在“船队”和“规避”条款上已更为细致,但对于第三国实施大范围的二级制裁,其执法门槛和证据标准将远高于点名列管。

中国的反制策略:精准打击与链式反应

与欧盟“先摆姿态”的策略不同,中国的工具箱则更侧重于“点对点、刀刀见血”的、可验证的冲击。九月五日,中国商务部对欧盟猪肉及副产品作出初裁,决定自九月十日起征收15.6%至62.4%的临时反倾销税,涉及年贸易额超过20亿美元。欧洲猪肉产业对华出口中,副产品占有一半以上,这类产品的转售弹性较弱,贸易改道的成本高昂,价格、渠道和产能将面临同步挤压。欧洲行业和媒体普遍预期,此项措施将直接压缩利润,并迅速传导至农牧环节。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盟此前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及临时关税,已将中欧贸易摩擦从单一品类推向了“链—群”的层面。欧盟委员会在2024年7月公布的临时税率(对比亚迪约17.4%、对吉利约19.9%、对上汽约37.6%,其他合作企业为20.8%),以及随后落地的正式实施细则,实际上是将整车、动力电池以及上游原材料的谈判筹码捆绑在了一起。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关键矿产加工以及中间品领域占据的领先份额,使其“以点带链”的反制策略具备了可操作性。此次猪肉关税仅仅是第一记“提醒”,后续完全可能根据行业的韧性和政治敏感度进行“定制化”推进。

欧盟的抉择:代价与收益的权衡

因此,欧盟若执意将“二级制裁”推向涉及中国的能源交易领域,就必须认真回答两个现实问题。首先,欧盟能否承受中国在大宗农产品、汽车供应链中间品以及清洁能源部件等领域的同步反制?其次,欧盟能否承受能源替代所带来的真实经济账本?自2022年以来,为替代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欧盟加大了从美国等地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力度,并积极推进储气、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扩张。然而,能源的价格和稳定性仍然受到航运、季节性因素以及终端基础设施的制约。若在此基础上再触发一轮对华经贸摩擦,其冲击将叠加在制造业的电价、气价以及资本开支上,而企业和民众的容忍度并非无限。

更何况,内部如斯洛伐克等成员国已将电力成本和产业竞争力摆上台面,这无疑会推高欧盟的协调成本。从政治逻辑上看,欧盟此时高举“二级制裁”的大旗,意在向华盛顿争取一个更靠前的位置和更大的话语权。从政策逻辑上看,欧盟则试图通过对“影子船队”、中介金融以及能源项目服务进行更严厉的管控,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现金流。这两条逻辑本身未必有误,但“强硬到底”的前提是工具与代价的匹配。

寻求更优解:细致精准与可预期的谈判

目前,美欧之间最大的“错位”在于行动的节奏和指向的目标。美国公开表示“暂不急于惩罚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将重点放在推进和谈及对欧的能源替代方面。相比之下,欧盟则显得更为急于“先表态再谋术”。将姿态等同于能力,很容易在谈判桌上处于“声大于力”的境地。

如果回归产业、能源和金融的三角坐标,欧盟其实存在一条更具可行性的道路:将“二级制裁”的广泛设想收缩为“高证据标准下的点杀”,优先锚定那些有明确定义规避行为和军民两用高敏感性的项目,避免将大宗能源贸易本身卷入更广泛的次生摩擦。同时,应将对华博弈从“关税政治秀”转变为“可预期的边界谈判”,在新能源汽车关税、原材料准入、互认以及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可检验的交换”,让企业能够看到清晰的路径和时间表,而非仅仅听到空洞的口号。

内部算账与战略协同:欧盟的必修课

与此同时,欧盟在内部需要进行更务实的算账:在坚持2028年俄罗斯油气退出目标的同时,如何通过美欧LNG长期合同、储气能力以及可再生电力投资来锁定成本下限,避免重蹈价格结构性飙升的覆辙?在对外层面,则需将“与美协同”落实在具体的项目层面,而非仅仅停留在情绪层面,从而减少因战略摇摆带来的“折价”。

破除“风险错觉”:中国反制的韧性与欧盟的战略退路

最后,需要点破的是部分欧洲政治人士普遍存在的“风险错觉”。他们相信,只要姿态足够强硬,中国会在市场准入和金融脉冲面前“让步”。然而,过去一年中,在欧委会推进新能源汽车关税的同时,中国已经通过延长调查、发起对等调查以及实施临时措施,充分证明了其“有牌、会用、且用得精准”的能力。

当前,英国正在追加对俄制裁,欧盟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第十九轮制裁,并与美方就能源和制裁的配合进行加紧沟通。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替代网络正在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不断深化。对欧盟而言,“强硬到底”固然可以被解读为一种选择,但如果拒绝为自己保留退路,它所面对的将不是“更靠前的席位”,而是更小的行动空间和更高的经济代价。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降低一些姿态,细化一些清单,讲清楚一些时间表,这才是当下欧洲最需要的那种“强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