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和俄罗斯两位“大佬”在谈判桌上谈笑风生,欧洲这些“老牌贵族”咋就只能在旁边干瞪眼,甚至连个座位都混不上?2018年7月,特朗普和普京在芬兰赫尔辛基一见面,欧洲直接被晾一边,英德法三国聚一块儿讨论,却成了全球的笑话。这场景,咋看咋像欧洲被端上桌,当了“盘中餐”!今天咱就来聊聊,欧洲咋就混到这份儿上了?
先说说那场赫尔辛基会晤吧。那天,特朗普和普京面对面聊得火热,啥大事小事都摆上桌,可欧洲呢?压根没收到邀请函。英德法三国领导人只能在自个儿地盘上开小会,嘀咕着咋应对,结果讨论内容传出去,网友直呼“太尴尬”,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个声明都没人搭理。这感觉,就像你好不容易挤进朋友圈聚会,结果人家聊得嗨,你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脸都丢光了。
那为啥欧洲会这么“没牌面”呢?说白了,这跟美国对欧洲的“遥控”脱不了干系。从二战结束那会儿,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给欧洲“输血”,帮着重建家园,可这钱不是白给的,背后藏着大算盘。美国在欧洲驻军、搞宣传,慢慢把欧洲变成了自己的“小弟”。用咱老百姓的话讲,美国就是“大哥”,欧洲就是“跟班”,大哥说啥,咱得听着。这么多年下来,欧洲早就习惯了听指挥,哪还有啥独立性可言?
更别提欧洲自个儿还不齐心。赫尔辛基会晤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喊着要“欧洲自主”,可波兰等东欧国家死抱着美国大腿,根本不买账。法国总统马克龙2018年11月在巴黎还提过“欧洲战略自主”,甚至想搞“欧洲军队”,结果呢?大家嘴上说好,实际没啥动静。专家分析,欧盟内部27个国家各有小九九,压根拧不成一股绳。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架,咋跟美俄抗衡?
再看看能源这块,欧洲更是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北溪二号管道,本来是德国和俄罗斯合作的能源大项目,能让欧洲天然气供应更稳定。可特朗普在赫尔辛基会晤后直接开喷,说德国靠俄罗斯就是“自找麻烦”。到了2019年,美国直接甩出制裁法案,项目被迫停摆,德国只能干生气,啥办法都没有。这不就是明摆着,美国不让你吃饱,你就得饿着肚子吗?据统计,北溪二号停摆让德国能源成本飙升,普通老百姓电费都涨了老高,日子过得紧巴巴。
再说说欧洲内部的反抗声音。赫尔辛基会晤后,欧洲民粹主义势力抬头,像法国的国民联盟和德国的选择党,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支持率大涨,巴黎和柏林街头都能听到反欧盟、反美国的声音。可这些势力刚冒头,就被美国舆论扣上“亲俄”的帽子,各种打压接踵而至。这背后,是不是也有美国的手笔?坦白讲,这博弈太复杂,咱老百姓看着都头大,但有一点清楚,反抗的声音再响,也难成大气候。
还有一件事儿,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咋看都像是个“工具人”。2018年8月,因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欧盟在布鲁塞尔跟着美国对俄追加制裁,可意大利等南欧国家经济直接受创,出口农产品被卡,损失惨重。数据统计显示,欧盟对俄制裁导致意大利出口额减少了近20%,可他们连个反对的底气都没有。说句实在话,这不就是“别人打架,你掏钱”的节奏吗?欧洲这工具人当得,太憋屈了!
我得说两句自己的看法。欧洲这现状,看着是挺惨,可也不能全怪别人。内部不团结,外部被拿捏,多少年积攒下来的问题,哪是一朝一夕能改的?我觉得吧,欧洲得先自个儿醒醒脑,别老等着别人施舍机会,但这路咋走,咱也说不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瞅瞅2023年的数据,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20年前的25%降到不到18%,国际话语权越来越弱。欧洲这“盘中餐”的标签,怕是短时间内撕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