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两年多的孙宏斌,终于又站到了聚光灯下。
作为融创的掌舵人,孙宏斌日前携两位高管出席了公司股东周年会,他声称:“融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680亿的债务即将还清。”
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会议里,孙宏斌不仅回顾了融创的化债进展,还谈到未来发展方向,表达了对行业走势的乐观态度。
三年前,地产行业急速收缩,他和许家印、王健林等多名房地产大佬一同深陷债务泥潭。只是没想到,最早爆雷的他,如今却率先翻身,成了局中少见的赢家。
一、熬过债务寒冬,一举还清680亿
最新公告显示,融创境外债的重组计划已有超过七成债权人签字支持。一旦方案通过并获确认,困扰孙宏斌三年的680亿债务将彻底清零。这意味着,这位最早倒下的房地产大佬,终于熬出头了。
当年,孙宏斌执意大规模扩张地产版图,短短半年便豪掷900亿疯狂买地,让公司负债率一度飙升至89%。在外界看来,融创风光无限,实际它已经走上了摇摇欲坠的钢丝绳。
很快,房地产行业骤然转冷,融创的销售额暴跌77%,现金流随之断裂。2022年,公司未能兑付美元债利息,公司也被迫停牌,680亿的外债像座大山一样压在孙宏斌肩上,他也因此一夜白头。
面对近乎绝境的局面,孙宏斌选择了“以股抵债”。他提出将所有境外债务转为股权,让债权人成为公司的股东,把债务从账面上剔除出去。
对债权人来说,这至少比破产清算强得多:破产只能收回10%成本,而换成股份,哪怕眼下吃亏,未来股价一旦回升,仍有机会填平亏损。
于是,这成了一场双方都不得不参与的豪赌。债权人押注市场回暖,孙宏斌赌融创能活下去。
二、借力风口,寻找翻身的“第二张牌”
孙宏斌能如此大胆地重组债务,靠的不仅是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有他早早布局的第二产业。2019年,他向清华捐款10亿投资康养中心,并在多地打造了融创产业园项目。
随着大健康产业持续扩张,男-养护这一细分市场被公认为是下一个百亿级赛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男-养护市场规模已突破24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30亿美元。
不同于过去依赖速效刺激,如今更看重长期稳健的状态管理。他们希望减少身体的负担感,用更温和的方式维持身体精力。
当然,孙宏斌的“底牌”不止一个项目。他手里仍握有一批优质地产项目,比如上海壹号院,这个项目在6月27日第四次开盘,两个小时就售罄,今年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70亿元,成为上半年单盘销售冠军。
正是凭借这些亮眼项目,孙宏斌才让外界看到融创依旧具备回暖的可能。
三、往日盟友,是否还会再出手?
作为房地产界最出名的两位风云人物,孙宏斌和王健林在2017年曾完成过轰动地产圈的“世纪交易”,融创以631.7亿元接手万达旗下文旅项目和酒店资产。
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融创资金链吃紧,孙宏斌陷入债务危机,却没等来一个当年像他一样的“白马骑士”,他不得不将部分万达资产打折甩卖。
如今,市场风云逆转。王健林的财富缩水九成,清仓八十多座万达广场后依然负债缠身;而孙宏斌则清零680亿债务。不知现在的他,是否还愿意再拉王健林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