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对普京在商言商,趁着莫迪不敢买,折扣价格拿下千万桶俄油?
迪丽瓦拉
2025-08-22 19:28:55
0

中国买下俄罗斯千万桶原油的消息,最近让外界议论不断。

有人说这是趁着印度犹豫出手,也有人说是市场规律推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实背景

过去几年,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要看清这件事,得先从大格局说起。

自从欧洲市场因为制裁大幅减少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俄罗斯的原油就得寻找新的去处。

亚洲自然成为首选,而在亚洲市场里,中国是体量最大、需求最稳定的买家。

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已经跃升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占比一度超过沙特。

俄油在亚洲市场不断扩大份额,跟地缘政治、价格变化、运输条件都有关系。

俄方需要出口渠道,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来源,这两者正好对上口。

外交层面,中国的态度很明确。

外交部多次表态,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和能源合作,完全合法合理,不容外部干扰。

换句话说,中国要买油,不需要别人点头同意。

只要交易符合自身利益,就该继续。

这也是“在商言商”最直白的解释。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大量买俄油?

答案其实很简单。

能源安全是硬需求。

中国每年对外依存度超过70%,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

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价格、可靠的供应,就必须抓住机会。

更何况俄罗斯的原油在价格上有优势,运输距离相对可控,还能让中国炼厂多样化采购来源。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急需稳定的买家。

欧洲市场一关,原油折扣就成了卖点。

对俄方而言,中国和印度是救命稻草。

对中方而言,这是合理的商业选择。

看似一方急需、一方掌控,实则两边都在权衡。

俄罗斯希望维持出口规模,中国则利用市场行情谈到更合适的条件。

市场逻辑摆在那儿。

乌拉尔原油原本主要流向欧洲,现在转向亚洲,必须找到消化能力足够的国家。

中国炼厂体量大,接收能力强,这就让中国在这盘棋里处于主动位置。

买卖之间固然讲价格,但背后更重要的是稳定。

能不能保证运输安全,能不能避免金融结算受限,都是中国考量的点。

再看长期合作。

早在几年前,中俄之间的管道、油田投资已经有不少布局。

这意味着,中国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战略安排。

今天的千万桶采购,只是这种合作的延续和深化。

很多人只盯着数字,觉得“买得多就是捡便宜”,其实这是两国能源合作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从大局来看,这批采购不仅是市场价格问题,还会影响全球格局。

中俄合作越紧密,亚洲市场在全球石油话语权中的地位就越突出。

以前是欧洲说了算,现在是亚洲买家说了算。

你觉得这是偶然吗?

当然不是。

印度的采购立场

说到印度,很多报道喜欢用“观望”甚至“退缩”来形容。

如果仔细看新闻,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印度并没有放弃俄罗斯原油,反而是在不同时间点做出战术调整。

印度对原油的依赖度同样很高,进口占总消费的大头。

俄乌冲突以来,印度抓住机会,以折扣价大量买入俄罗斯原油。

一度,印度甚至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单一买家。

可市场环境一直在变。

前几个月,印度国营炼厂确实在7月阶段性减少了俄油订单。

原因有两个,一是折扣缩窄,二是外部压力。

以前乌拉尔油对比中东油便宜得多,吸引力很大。

随着俄罗斯对欧洲出口减少,印度需求又大,折扣自然不如最初那么慷慨。

炼厂一算账,觉得不划算,就会暂时观望。

再加上美国因素。

美方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持续升级,甚至把压力转向印度。

印度在对美贸易方面也遇到难题,比如关税提高等,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和炼厂自然要掂量。

要不要在敏感时刻继续大规模下单?

如果因此付出更高的政治和经济代价,那就得停一停。

但是停购并不等于“退出”。

路透和新华社的报道都提到,印度政府和炼厂已经为9月交付重新下单。

这说明印度对俄油的依赖并没有减少,只是选择更合适的时点调整节奏。

有人说印度“不敢买”,其实更接近事实的说法是“印度在算计”。

印度的这种策略跟中国有明显不同。

中国更注重长期稳定,愿意在大宗采购上提前锁定船期。

印度则更灵活,更看重短期的价格差,一旦折扣收窄,印度会观望;一旦价格回落,印度立刻补单。

两种模式没有高低之分,但在外界看来,就容易出现“印度退缩,中国上位”的印象。

那么,印度到底怕不怕美国?

怕,但不会完全让步。

印度在能源问题上的底线很清楚:国家需求优先。

如果美国的压力超过了折扣带来的好处,印度就会暂时减量,一旦市场条件允许,它还是会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的进口量会有波动,而不是一条直线。

有意思的是,这种波动反而给了中国机会。

当印度暂停或减少时,俄罗斯为了保持出口规模,就需要寻找替代买家。

这时候中国的采购计划就顺势填补空缺,千万桶的说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中印之间的竞争?

其实更多是互补。

印度买多了,中国买少一点;印度买少了,中国买多一点。

对俄罗斯来说,只要出口能维持住,对谁卖区别不大。

对中印来说,各自有盘算,只是节奏不同。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并不是“不敢买”,而是“算得更细”。

而中国则是“买得更稳”。

这种差别,才是理解中印在俄油市场上不同角色的关键。

中国的最新采购

中国锁定千万桶俄罗斯原油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路透社的报道提到,中国炼厂已经订下大约15船乌拉尔等俄罗斯原油,交付时间在10到11月。

一船的装载量在七十到一百万桶之间,总量自然就超过了一千万桶。

这是实实在在的大宗采购。

价格层面,中国买到的俄油依然具备优势。

相比中东油,乌拉尔油便宜两到三美元一桶。

这就是吸引力所在。

在炼厂算账的逻辑里,这个差价可以放大到成品油出口利润。

所以哪怕折扣不像早期那样夸张,依然值得下单。

外界常说中国是利用印度的观望期捡了便宜货。

仔细看交易逻辑,其实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印度暂时缩手,俄方需要买家,中国本身就有需求,就顺势多买一点。

而且中国炼厂的消化能力大。

乌拉尔油需要一定技术调整才能炼制,印度炼厂过去已经做过适配。

中国炼厂同样具备灵活性,可以消化这批资源。

有些人可能忽略了运输问题。

俄罗斯原油需要通过远洋运输才能到中国。

这涉及运力、保险和结算。

但事实证明,运输网络已经逐渐稳定下来。

中方通过船运公司、保险体系和人民币结算方案,逐步降低了不确定性。

这批千万桶订单背后,不只是炼厂的账本,还有完整的配套体系在运作。

如果没有这样的保障,中国不会贸然下大单。

所以看似一桩简单的买卖,背后其实是对运输通道、金融渠道和政策环境的综合考量。

从国际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的大单采购会带来价格波动。

乌拉尔原油被大量吸收,中东油的竞争力会受到挑战。

对中东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压力点。

他们要么降价,要么寻找其他市场,这就是中国的市场影响力。

买一批油,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能改变全球市场的价格走势。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大规模买俄油,会不会引发西方更大压力?

答案是,压力当然有,但中国的立场一向明确。

只要是合法合理的贸易,就会继续。

从长远看,中国的能源战略不会因为外界的情绪而改变。

影响与展望

这批千万桶订单,不仅是新闻数字,更是未来趋势的缩影。

先是价格层面,俄油持续流入中国,可能让中东油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降。

这对全球原油价格基差会产生影响。

中东油若想维持市场,就必须调整定价。

还有是运输与结算问题,随着交易规模扩大,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

这不仅是金融上的变化,也是地缘政治的一部分。

能源贸易与货币体系挂钩,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再次是中印关系的微妙变化。

两国都在买俄油,但策略不同。

印度短期算计,中国长期稳定,这种差别决定了市场分配的动态。

未来很可能继续出现“印度缩手—中国补位”的局面。

这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各取所需的轮换。

对俄罗斯来说,只要出口能保持,谁来买都行。

最后是国际博弈的格局。

中俄能源合作越来越常态化,亚洲买家的声音越来越大。

以前原油价格主要由欧美市场决定,现在亚洲的角色已经无法忽视。

这意味着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心东移。

外界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西方肯定担心亚洲的买方联盟削弱制裁效果。

但在市场逻辑面前,政治压力未必能完全改变买卖关系。

只要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买家存在,俄罗斯就能维持出口。

而买家本身也在借此强化自己的地位。

中国的立场一直明确:能源安全第一。

在全球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能够锁定千万桶原油,就是一种战略主动。

对中方而言,这不是一次性的机会,而是长期战略的一环。

未来类似的交易还会继续出现。

换句话说,这不是一时的新闻,而是一个趋势的开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