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为代表的一众银行股价创新高,并演绎数月上涨的优美曲线的延续。这背后,体现出如今投资者对于银行股权的“惜售”,以及市场对银行稳健经营、高分红等特性重视。
然而,这并非银行股的全貌。机构之家注意到,作为深耕武汉当地的区域性银行,武汉农商行3843万股股权却被摆上拍卖平台。而显眼的“再次拍卖”四字,却蕴含着此前股权无人接盘的无奈。
图片系武汉农商行约3800万股正在被拍卖
而以上只是此次拍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武汉农商行剩余股权还被拆分成多个小型拍卖场次,其中对应最低起拍数量为10万股,最多则为250万股,汇总合计已然超4000万股,但所有时间均一致,开拍于明早10点。如此安排,或为当下再次拍卖中情况下,作为改善流动性的一部分,进而提高拍卖成功概率。毕竟,如此体量的股权,若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力买家,难以一口气消化。
图片系阿里拍卖平台上,武汉农商行多项拍卖情况部分截图
业绩多年下滑、价格一降再降
进一步来看本次拍卖情况,已然是大幅折价。从最大数量3843万股这笔拍卖来看,起拍价为6918万元,由此计算该行每股价格为1.79元/股。那么,这样的起拍价到底是什么水平?根据武汉农商行此前披露的2024年年报,彼时其每股净资产为5.04元/股,因此起拍价仅为0.36PB(1.79/5.04),处于极低水平。若考虑到目前净资产进一步增长的可能,其实际估值水平则会更低。除此之外,从安排的的各小型拍卖情况来看,虽然每股起拍价格略有浮动,但整体保持在1.8元/股至2.0元/股之间。
本次被执行拍卖的为武汉武钢北湖经济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武钢北湖”),其由于自身破产清算的需要,持有武汉农商行股权成为变现的对象,由破产清算管理人进行一系列处理。不过,即使拍卖价格大幅折让,但截止本次发稿前,该行股权始终是“围观者众,买者寡“的局面,即吸引了上千的围观量,但始终未有报名者。甚至是起拍价仅为10万元的拍卖场次,同样是处于无人出手的尴尬境地。
由此可见,武汉农商行股权仍缺乏吸引力,即使是目前银行股在二级市场的火热,也始终无法裨益。而这背后,或许与该行自身在近几年因基本面持续走弱,风险攀升、内控不足等息息相关。
从收入端表现来看。武汉农商行于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同比下降3.8%,这已然是其连续第二年负增长;2023年,该行收入端则下降3.6%至81.5亿元。而在更早2022年,其收入端即已经接近零增长,当年同比仅增0.15%至84.6亿元。从盈利表现来看,在2023年净利润增长大幅放缓至5.0%之后,2024年更是几乎以爆雷般表现向市场呈现: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7%。
而这背后,该行资产质量趋弱应是其核心问题,并因而带来较高的信用成本。截止2024年末,武汉农商行不良率已然高达2.96%,高于行业整体水平。横向来看,其不良率表现从2021年即开始回升,2021年末至2023年末不良率分别为2.55%、2.68%和2.91%,这也意味着武汉农商行持续面临较高的资产风险,并不得不加大拨备计提,但同时也带来净利润侵蚀。以年度拨备计提在收入中占比来看,2024年这一指标已经攀高至47.2%,远超上年37.8%的水平,同时也是近10年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内部治理暴露出的沉疴旧疾始终萦绕:就在去年3月,该行前董事长徐小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而在后续的通报中指出其“为黑恶势力站台背书,充当‘保护伞’;靠贷吃贷、以贷谋私”。而这已经是该行连续第二届落马的董事长,前任董事长谌赞雄也已经被“双开”。暴露出银行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影响了市场信心。
这或许就可以解释,对于武钢北湖而言,目前其股权仍无法脱手的重要原因:业绩承压、内控问题频发背景下投资者信心不足。事实上,武钢北湖这笔超4000万的股权已经历经多次流拍,其股权拍卖价格也是在流拍中“一降再降”:从最早的起拍价较评估价格无折扣,到去年底拍卖中起拍价较评估价打7折。现如今,不仅是折扣力度进一步加大,且分拆成多笔进行拍卖,颇有“能卖一点是一点”的意味。
表格系武钢北湖过去2024年中持有武汉农商行股权多次被拍卖情况
资料来源:wind
这也仅为近几年武汉农商行股权变更风波中的冰山一角。从过去几年来看,大额股权拍卖方面,包括湖北广宏物业、武汉上善至高置业等,纷纷因债务问题被法院或管理人强制处置。除此之外,自然人持有的零售小额股权,也通过各类资产平台零散挂拍,甚至是1元起拍吸引关注,体现股东纷纷用脚投票清场出逃的急切心理。
新掌门掌舵下,武汉农商行持续“瘦身”、以求提质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正值武汉农商行业绩孱弱、风险频出之际,今年4月,该行迎来女掌门周玉萍,接替彼时临危受命的原董事长白俊伟,从而为这家4000亿规模的省会农商行带来新的预期。
周玉萍为“75 后”,同时也是武汉农商行历史上首位女性董事长,其兼具大行基层、地方金控、交易所、监管挂职等多重经验,被视为“最懂武汉国资生态”的金融高管之一。具体来看,其早期曾就职于工商银行,从基层做起直到支行行长;2007年之后,其辗转于多家武汉市属国企,包括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武汉金控集团,并挂职武汉市信访局、信访督察员等,历经十五年实现在金融条线逐级晋升。
2022年开始,周玉萍空降至武汉农商行,在短短三年左右时间里实现“三连跳”,从党委委员、监事长,到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直至目前担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从而开启全面掌舵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周玉萍此番担任该行一把手,与之搭档的则是同样具有武汉金控背景的刘炜,后者则担任行长一职。而这背后,则是武汉金控集团近几年持续加强对武汉农商行影响力的努力。2024年,武汉金控集团,在武汉农商行开启的增资扩股进程中,获批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增资完成后,武汉金控集团合计持有武汉农商行约8.30亿股,从而推动国资持股进一步集中,同时这也意味着该行第一大股东已然易主。
随着金控集团在股东层面影响力加强,以及金控背景高管入驻实现对经营管理掌控,武汉农商行无疑也进入了“武汉金控时代”。除了市场预期的集团层面的协同之外,机构之家注意到,新管理层上任之后,该行正加大推进瘦身与改革,以求提质增效、轻装上阵。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6月起,武汉农商行已经公开挂牌转让了至少8家旗下“长江系”村镇银行的股权。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海南屯昌长江村镇银行的操作:该行在8月6日刚获批收购340万股,持股比例升至91%,结果仅隔8天便挂牌转让其全部91%的股权,“闪电处置”体现出该行断背求生的决心。
表格系武汉农商行近几年挂牌转让村镇银行整理
这些村镇银行中,亏损是共性:例如海南琼中长江村镇银行2024年度亏损额高达3304万元,白沙、屯昌、五指山三家村镇银行合计亏损也接近3600万元。这些村镇银行已然对武汉农商行整体的经营利润造成了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农商行持续挂牌转让旗下村镇银行,一方面则是管理层顺应近几年监管趋势,从而推进改革化险,甩掉亏损包袱,止住“出血点”,从而减轻对该行的业绩拖累,并提升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度。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武汉农商行将更多的资本、管理和风险管控资源集中用于发展核心主业,尤其是服务好本地市场。
此番大额股权拍卖,其再度将武汉农商行带入大众视野之中。作为过去多年经营困境的折射,武汉农商行面临股权拍卖者众、接盘者寥寥尴尬局面,且在多次流拍中拍卖价格一调再调。当然,近几年地方国资也加强“医治”这家副省级农商行的决心,除了配合增资以提升资本实力之外,加强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是其重要考量之一。与此同时,配合相应背景高管入驻,砍掉绩差村镇银行,以求轻装上阵。后续该行的经营表现,值得进一步观察。
来源:机构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