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强调什么,就越缺少什么。
当有关方面反复提及房地产要“止跌回稳”的时候,那一定意味着,“跌”还没有止住,而“稳”也还没有回来。
所以,“止跌回稳”它不是一个既定的现实,更不是“止跌回升”的前奏,它只是一个目标。
所有迫不及待唱涨的先歇歇。半场开香槟,要不得。
01 跌跌不休,房价全面失守
先来看统计局的数据。7月各线二手房房价悉数环比下降,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降幅1.1%领跌全国,上海0.9%,广州1%,深圳0.9%。唯一环比上涨的“独苗”,是太原。
同比就更难看了,数据哀鸿一片,想上涨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区别是有的降幅超过了10%,有的暂时还没有,苟住了。
二手房价跌跌不休,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下,三番五次提及房地产要“止跌回稳”的原因。
与此同时,新房销售数据的跌幅也在进一步扩大。前7个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米,同比下降4.0%;销售金额49566亿元,下降6.5%。而单独的7月,新房销售面积5709万平米,销售额5325亿元,则分别环比下滑46%和48%。
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全面失守。
再来看一组数据:7月当月,房屋新开工面积4842万平米,环比下降32.6%,同比下降15.4%。
为什么要拎出“新开工面积”这一指标?因为它反映的是房企投资信心和市场预期,如果它持续超过销售面积,就说明房企愿意持续投入开发,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
换句话说,它是衡量是否实现止跌回稳的关键指标。按7月份的数据,新开工面积(4842万平米),小于同期已大幅缩水的新房销售面积(5709万平米),楼市离真正的止跌回稳还远。
02 成交量凉凉,挂牌量暴涨
其实,在每月中旬统计局的房价数据出来之前,「We地产」在每月第一天就会发布北京上月的新房和二手房网签数据,结合房价+交易量,顺便再看看即时的二手房挂牌量和当周的成交,基本能把现状和短期趋势看个七七八八。
挂牌量反映的是供应端,即时成交和略有滞后的网签反映的是需求端,房价则是供应和需求在市场上相互博弈的结果。
尤其是二手房成交,样本大、小区多、户型多样、交易链趋同,反馈出来的数据更真实。
相对的新房,受制于当月新盘的区域、调性和规模,以及开发商推盘的节奏,比如某个月取证开盘的项目全是大户型豪宅,另一个月则恰好都是刚需上车盘,市场供给本身就差异化明显,最终各月的房价和套均面积方差较大,作辅助参考。
总的来说,一二手深度联动的市场,不会呈现长期的新房降二手房升或者相反的情况,即便局部和短期有价格“倒挂”的缝差,也会快速抹平。
看最新的7月份数据。(阅读:12784套,北京7月二手房网签大降15.6%)
7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12784套,环比6月的15139套,暴跌15.6%;同比去年7月的15575套,重挫17.9%。
新房也未能幸免。7月新房住宅网签2881套,环比6月的3977套,大降27.6%;同比去年7月的4092套,降幅高达29.6%。
新房、二手房、环比、同比……排列组合四个指标,皆是大写的“跌”字!
再往前倒推十个月。去年930新政之后,二手房网签开始猛冲,从10月的17367套、11月的18763套,终于在12月站上了21556套的峰值,创下21个月来的新高。
但风光是短暂的,在经历了年初春节的震荡之后,从4月份开始,成交量死死摁住“下跌键”,从15569套,到14277套,一路俯冲至7月的12784套。
12784套,不仅未达标北京1.5万套/月的“枯荣”红线,也突破了市场的心理防线。这说明政策短期刺激的“药效”已经完全失效,市场又回到了去年9月前的疲软,甚至更不如了。
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怕的不是跌,是连跌,刹不住车的惯性跌。
与此同时,二手房总挂牌量居高不下。据「蝴蝶指数」今日显示,预估总房源突破16.27万套,相比年初的15万套,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降价房源数也远超过涨价房源数,业主信心普遍不足,市场彻底变成买房市场。
03 北京出手,上海暗戳戳跟上
量价齐跌,大事不妙,8月8日晚,北京紧急出台楼市新政。
新政有六条,包括“五环外购房不再限套数”、“成年单身按照家庭执行限购政策”、“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提至100万元”等,是一套精准的组合拳。
实际效果有待考验,但其目的自然是通过优化限购、降低门槛等措施,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北京这一步棋,在当下的危险局面下,率先打破了政策“真空”。
很多人预测,既然北京带头大哥,其他城市也会很快跟随。没毛病,但问题是,大多数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早先就放开得差不多了,工具箱里的钳子扳手螺丝刀,挑挑拣拣的不剩几样了,再往外拿就是呆扳手换活扳手,死马当活马医吧。
比如上海,8月14日,大中介平台上的二手房成交价突然全部隐藏,取而代之的是统一标注 “暂无成交价” 。预知价格详情,请问经纪人。
上海不是第一个隐藏真实交易价的,北京、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早就不公开不透明了,但魔都一直号称全国楼市最坚挺的桥头堡,此番操作的背后,信号也很明显,那就是房价有点敏感了——不是节节攀升的敏感,而是正好相反,降得有点绷不住了。
还是那句话,凡是遮遮掩掩的,一定不是好事。
而且,相对于北京的大大方方,上海的举动多少有些暗戳戳的感觉,毕竟这只是个别企业所为,不代表官方动向。真正的新政跟上,无论沪深,都在后面。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尚未实现的目标,多次强调“止跌回稳”,其信号是积极的。喊完口号,接下来就是稳定市场预期,新一轮政策有望开启。
往开了说,如果实质性救市政策未能及时出台,楼市的危险信号将无法提前解除,最终只能依赖市场的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