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刷到一条消息,心里咯噔一下——咱们国内楼市这盆冷水,恐怕还得泼上两年。
你猜怎么着?连最抗跌的一线城市,想稳住身子骨,也得熬到2026年中后期了!这可不是路边社消息,而是瑞银那位“预言家”林镇鸿的最新研判。
对,就是2021年精准预警恒大暴雷、一战封神的那位。如今他这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
预言家的“修正”背后,藏着更冷的现实
说来有意思,就在今年三月份,林镇鸿还相对乐观地预计2026年初一线市场就能企稳。可短短几个月,他的预测就往后推了半年。为啥?二季度的数据实在冷得扎手。
3月份时,一线城市库存周转率降到14个月,眼看着接近合理区间,曙光似乎就在眼前。可到了6月底,这个数字竟猛窜至20.7个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开发商手里压着的房子,要卖将近21个月才能清空!
一线城市尚且如此挣扎,更别提其他城市了。林镇鸿团队直言:如果没有更猛的“强心针”政策,一线城市的房价企稳,只能等到2026年中后期了。
数据不会骗人:市场正在加速滑落
克而瑞7月的数据更是寒气逼人:3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仅823万㎡,环比暴跌29%,同比也缩水20%。这还是在“好房子”概念加持下的成绩!更揪心的是,一线城市集体“跳水”:
北京:成交30万㎡,环比跌41%,同比跌24%
上海:成交36万㎡,环比跌35%,同比暴跌36%
广州:成交50万㎡,环比跌37%,同比跌25%
深圳:成交23万㎡,环比跌30%,同比跌35%
这些刺眼的数字都在诉说一个事实:当前市场下行动能未减,压力山大。
开发商求生欲拉满,奇招频出
面对冰冷现实,开发商们坐不住了。广州国企珠实地产最近直接甩出“王炸”——旗下七个楼盘承诺“买贵补差价”!白纸黑字保证:只要你在年底前买房,发现买贵了?直接退差价!
这招狠不狠?确实戳中了不少人“今天买、明天跌”的痛点。我认识的一位犹豫了大半年的购房者小陈,看到这消息眼睛都亮了:“好歹是颗定心丸,敢保这几个月,说明企业自己也有点底吧?”
但冷静想想,保价期仅到年底,更像是企业年底冲刺的非常手段。楼市真正的筑底企稳,远非几家企业“保价”就能一力托起的。
一线城市的“底”,究竟在何方?
年初那些高喊“2025年市场必见底、赶紧上车”的声音,如今在残酷数据面前显得格外苍白。现在可以确定的是:2025年想看到市场整体“触底反弹”,可能性微乎其微。
真正的转折点何时到来?关键要看两股力量:
政策力度能否“破格”:目前北京等地已小幅松绑限购,但这“药量”够不够猛、能不能扭转颓势?还需观察后续是否有“王炸级”政策出台。
经济复苏的暖风:说到底,买房需要真金白银的信心。居民的钱袋子鼓不鼓、饭碗稳不稳,才是楼市回暖最深层的基石。没有收入和就业的支撑,再诱人的政策也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我的观察:不必绝望,但请清醒
说实话,虽然寒意弥漫,但也不必过度悲观。
一个积极信号是:新房库存总量相比去年已在下降,这与前两年“越卖库存越多”的困境截然不同——说明市场确实在艰难地自我调节、缓慢“排毒”。
黎明前的夜总是最黑,但一线城市的韧性终将显现。只是这个“黎明”,恐怕需要我们多些耐心,等到2026年甚至更晚。
当下最需要的,是谨慎的乐观:相信市场终会回归理性,但也绝不被“速胜论”的噪音干扰判断。
稳住心态,做好准备,当真正的曙光初现时,你才有足够的眼力和底气,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