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尹楷珺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印尼作为东南亚人口规模与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对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经济模态有着巨大的需求和较高的目标。印尼渴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数字经济龙头,并借此实现科技进步和国家实力的增长。过去10年,印尼政府快速推进国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网络可及性逐步提高、覆盖范围愈发广泛,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中产阶层的崛起与数字化也助推了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2023年12月,印尼政府发布了《2030年数字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白皮书》,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指引,同时当年印尼数字贸易额达到820亿美元。根据谷歌印尼、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2024年印尼数字经济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900亿美元;研究预测,印尼数字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约2100亿美元,数字经济交易总值约占东盟所有国家总和的约40%。
“生活数字化”意味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购物越来越依赖于线上渠道。除了电商、社交媒体等平台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行、外卖领域竞争同样十分激烈: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东南亚外卖市场中,印尼不仅是规模最大的市场,同时也再次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8%、规模突破54亿美元,远超东南亚其他国家。
在印尼,相关领域的竞争已经进行了整整10年,并逐渐形成Grab与Gojek两大平台寡头垄断的格局,其竞争与整合的商业过程也体现了印尼数字经济发展的诸多特点。
Gojek:崛起中的本土数字企业
“Gojek”一词来自于印尼人对“摩的司机”的称呼。在印尼语中,人们将提供摩托车代步的摩的司机称作“Ojek”,而Gojek在最初专注于提供摩的预订服务。公司创始人纳迪姆•马卡里姆(Nadiem Makarim)于2010年正式创立了这家提供摩托车、出租车预订服务的印尼本土公司。伴随着数字经济在印尼的发展,2015年该公司正式推出了网络应用程序,其规模迅速扩大,业务范围也从出行领域向外卖、快递、零售、金融服务等领域扩展。
2016年,Gojek与蓝鸟出租车合作,将摩的业务拓展至汽车领域,同时推出自己的“Go-car”出租车服务。到现在,Gojek在已经拥有超过300万在线骑手与司机、超过530万合作商家;官方财报显示,其2024年线上订单比前一年增长38%,总成交额(GTV)增长约30%,业务仍在快速拓展阶段。
Gojek的崛起是印尼数字经济企业发展的标志之一,它也是印尼首个本土超级应用,被视为民族科技的象征。2019年,Gojek创始人纳迪姆被征召入前总统佐科的内阁担任文化与教育部部长,而Gojek也逐渐步入商业布局的下一阶段。
2021年,酝酿已久的企业合并终于浮出水面:Gojek与另一家印尼电商巨头Tokopedia正式合并为一家公司“Goto”,新公司将集成出行、餐饮、电商、物流、金融和娱乐服务等一系列线上商业模态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新的公司成功吸引了更多来自国际资本巨头的资金注入,以帮助公司与在印尼的其他国际企业如Grab、Shopee等进行竞争。
两年后,TikTok与Goto集团达成协议,来自中国的公司收购了Tokopedia公司75%的股份以规避政府对媒体平台不得从事电商的限制。此后,Goto集团只掌握该电商企业25%的股份,但每年都能从该公司获得一定比例的电子商务服务费。
这一商业合作不仅没有削弱Goto集团的商业潜力,反而让Goto集中精力发展另一大业务:金融贷款服务。2016年,合并前的Gojek公司推出“Gopay”线上支付系统,如今已经成为Goto集团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2025年第一季度,Goto集团总成交额(GTV)同比增长54%,贷款组合同比增长108%至5.7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25亿元),成功扭转了2024年企业的亏损趋势。
Gojek作为一家印尼本土数字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向东南亚其他国家拓展业务,如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事实上,随着印尼外卖、出行领域的增量市场争夺逐渐转入存量市场竞争,Goto集团的商业重心可能进一步向金融贷款这一前景巨大的领域倾斜。可以预见,这家熟悉印尼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本土企业将继续围绕印尼人生活的痛点,通过构建联通平台、服务、支付、金融的生态系统实现新的增长。
Grab:东南亚独角兽的印尼扩张
与本土企业相比,于马来西亚、新加坡起家的东南亚跨国数字出行公司Grab拥有更强的资本支持和更广泛的网络支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Grab已经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出行与外卖互联网公司,其服务遍布东南亚8个国家、500多座城市。“Grab”一词由公司初创时期的英文名称“GrabTaxi”(“叫出租车”)简化而来,由两位马来西亚人陈炳耀和陈慧玲在2012年创立,总部位于新加坡。
在公司初创时,Grab只关注于马来西亚的出租车出行业务。随着用户体量、业务规模和投资的增长,Grab于2014年进军印尼市场并广受好评,2015年开始在印尼地区大量招募司机。与Gojek不同的是,Grab最初专注于出租车领域,以更低廉的价格与Gojek展开激烈竞争;到现在,Grab在网约车领域和外卖领域有着更好的表现,而Gojek则在摩托车出行领域更具优势。
更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让Grab在印尼快速站稳脚跟。Grab同样发展成为集成出行、外卖、金融、零售、快递的数字生态系统服务商,并在出行和外卖领域拥有比Gojek更高的市场份额。相关数据显示,Grab在印尼网约车行业的市场份额约为50%,在外卖行业的市场份额约为47%,持续稳居市场领先地位。
在出行领域,Grab与Gojek共同垄断着印尼出行市场。2014年,优步(Uber)曾在全球布局的战略下尝试进入印尼市场,但最终因行业监管、激烈竞争和策略失误(如最初仅支持信用卡支付)等原因逐渐被淘汰。2018年,Grab成功收购印尼的Uber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其网约车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在外卖领域,Grab也凭借更有力的补贴、订阅模式提高用户粘性等方式稳居市场第一。Grab还通过收购印尼本土企业的方式在金融行业发力,打通服务、支付的链条形成数字生态。2018年,Grab投资了印尼本土金融科技公司OVO,将其集成到Grab生态中作为延后支付等信贷服务的方式。2021年,随着Grab对OVO的持股增至约80%,其数字生态的构建形成闭环。金融生态的布局,将进一步巩固Grab在印尼市场的领先地位。
从价格竞争到生态竞争
无可置疑的是,印尼数字经济市场庞大,双巨头垄断特征明显。当前,头部企业都在打造全链条数字生态,打通业务链,打造集合式平台,发挥集群效应。Grab与Gojek正展现了印尼数字经济激烈竞争的一个侧面。在政府推动数字基础建设、网络接入率逐年上升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独角兽与国际企业都参与到新兴互联网经济浪潮之中。在业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同质化的情况下,各家企业都在寻求通过平台补贴和建构完整生态链条扩大市场份额。
作为国际企业的Grab在最初更具资本优势,收购Uber使其进一步稳定市场地位;Gojek则不得不寻求企业合并等方式吸引投资、增加用户粘性、实现规模收益。摩的业务起家的Gojek在摩托车领域更具优势,骑手更多、活跃度更高,而Grab则往往能在网约车和外卖领域实现更低的价格。
近年来,消费金融成为极具增长潜力的领域,而出行领域的竞争可能趋于稳定。与此相对,在外卖行业,2021年Shopee Food外卖服务正式在印尼开展业务让外卖市场再掀波澜。Shopee Food依托印尼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电子购物平台Shopee,不断推出各类美食节、消费券吸引消费者,如今已成为印尼排名第三的外卖品牌。
无论是Grab、Gojek还是Shopee,各家互联网平台巨头均有自己的支付方式,这显示出印尼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价格之争,也是生态之争。当前,印尼数字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如雅加达、泗水)之中,其他小城市网络渗透率、服务覆盖率仍然不足,随着城市发展,未来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发展同样伴随着风险:其一,印尼数字经济的法律法规环境正在完善,印尼政府实行“先发展,后规制”的治理逻辑,可能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其二,围绕平台抽佣过高的抗议长期存在,平台与骑手之间的关系处在持续紧张中。
网约车、摩的平台长期对骑手、司机抽取的费用过高引发从业者的不满,人们通过经常性的抗议施压印尼政府交通部与企业进行沟通。只在今年摩的骑手就已进行了两次抗议。价格控制、平台利益与从业者薪资之间的矛盾仍然相当尖锐。
可以预见的是,Grab与Gojek将继续分庭抗礼,围绕现有出行、外卖服务构建金融生态闭环;新入局者则需要依赖持续资本投入抢占数字生活市场。而随着小城市、爪哇之外岛屿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们消费习惯更多依赖线上平台,增量机会将随着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一同到来。
(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