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一纸判决震动科技圈,也让全球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芯片产业的核心——华为。
一场跨度数年的商业秘密保卫战终于尘埃落定,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宣判,主犯张琨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禁止五年内从事芯片行业。
这是一场正义的回响,是对科技窃密行为的当头棒喝,更是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重大步伐。这起被称为“中国半导体领域最恶劣的技术窃取案”并非偶然。
从2021年2月起,一连串精心策划、暗流涌动的行动逐渐浮出水面。当时,华为海思的两名高管张琨与刘某在尚未解除竞业协议的情况下悄然离职,并迅速在南京注册成立尊湃通讯科技公司。 他们打着“技术创业”的旗号,实则谋划着一起系统性的技术侵夺大计。
张琨深知华为的技术命脉所在,他曾担任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十年、在高通任职射频工程师数年, 掌握着芯片领域的核心机密与研发脉络。
离职后,他火速组建团队, 以高额薪酬、丰厚股权为诱饵,密集地挖走了超过20名华为海思研发骨干,其中多人仍处于竞业限制期。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他们的窃密手段极为猖獗且有组织性。这些跳槽员工在原单位尚未离职前,便在指使下采取拍照、截屏、摘抄源代码与技术文档等方式,系统性地窃取华为的Wi-Fi 6芯片核心技术。
这不是一次偶发性的个体行为,而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分工明确的技术剽窃行动。案件的技术鉴定结果令人震惊:尊湃所使用的40个关键技术点,与华为的技术密点重合度超过90%。
这相当于“复制粘贴”式的盗用,毫无创新,只有赤裸裸的技术掠夺。正是这些“偷来”的技术支撑了尊湃通讯的芯片设计,使其在短短数月内获得外界资本的疯狂追捧。
2021年5月,尊湃成立仅两个月,就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2022年5月,Pre-A轮融资更是超募完成数亿元。多位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尊湃一度被视为“芯片黑马”、行业新星。但在这些光鲜的表象之下,是对原始创新赤裸裸的践踏。
华为早在2023年上半年便觉察到技术泄露的蛛丝马迹,立即启动内部调查,并向公安机关报案。2023年4月19日,上海警方在江苏警方配合下展开集中收网行动,14名涉案人员被一网打尽,侵权芯片尚未量产便被查处。查扣的7台服务器中,存有大量原始技术资料与剽窃痕迹,铁证如山。
张琨、刘某等4名主要嫌疑人被当场逮捕,其余10人依法取保候审。警方初步认定,尊湃通讯非法获取的技术资料不仅用于商业用途,还极可能涉及军事领域,若流入境外, 将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隐患。
公司背后更有复杂的资本与情报疑云。张琨曾在美国高通任职,其在尊湃成立初期所接受的部分投资与技术咨询,疑似与境外势力存在关联。
据公开资料,尊湃通讯在2021年获多家投资机构青睐,其背后的海外资金来源及技术流向引发外界深思。案件调查中,国家安全机关也已正式介入,案件性质早已超出商业纠纷范畴。
而公司本身的命运也在判决中划上了句号。尊湃通讯旗下现金资产9965万元被法院全额冻结,公司被强制解散,相关技术资料全部销毁。 这不仅是对违法者的惩戒,更是对技术正义的捍卫。
在刑事层面,14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1至6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罚金总额高达1350万元。其中,张琨被判6年刑期并罚款300万元,出狱后5年内不得从事芯片行业工作。
刘某等骨干成员被判处3至5年不等刑期,罚金50万至200万元不等;其他涉案员工多数获缓刑处理,但也需缴纳高额罚金。
华为方面表示,此次技术泄露导致企业损失远超亿元,已正式提起民事诉讼,寻求经济赔偿。企业内部心声社区发布通告,将此次判决称为“知识产权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在员工中引发强烈共鸣。
案件的意义远不止于一纸判决。它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宣言。在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商业秘密早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富,更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尊湃案的审理与量刑,为中国科技企业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也为全球展示了中国对技术主权的坚决维护。
与此同时,案件也为投资机构敲响警钟。对初创科技企业的投资不应只看增长潜力,更应重视其技术来源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资本不能成为窃密行为的温床,盲目追逐估值的行为最终只会招致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反噬。
小米集团在案件爆发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澄清其投资行为为“正常财务投资”,并未参与公司管理或技术合作。 尽管如此,尊湃事件仍引发了社会对“投资者责任”与“技术合规审查”的深入思考。
从国家层面看,此案的成功查处源于公安机关与国家安全机关的紧密配合,展现了我国在打击商业秘密犯罪领域的强大力量。公安部亲自督办,上海警方多地联动,最终精准打击、迅速定罪。 这不仅是一次司法胜利,更是一次国家科技安全防线的成功防守。
值得强调的是,华为在面对此次事件时展现出的冷静与专业同样令人敬佩。在发现问题后,企业并未大张旗鼓,而是迅速启动内部调查、配合公安机关取证、依法维权。这一系列操作不仅体现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也为其他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应对范本。
案件背后也揭示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境外势力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觊觎从未停止。他们或通过黑客攻击,或通过人员策反,甚至通过资本渗透,企图在中国科技腾飞的关键节点上“釜底抽薪”。尊湃案是一次警钟长鸣,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筑牢技术安全的铜墙铁壁。
要守护好科技命脉,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员工保密教育、完善竞业协议制度、强化技术文件管理,这些都是当下不可忽视的课题。 制度之笼越牢,技术之果才越安全。
尊湃窃密案的宣判,是一记重拳,也是一次启示。它告诉我们,技术强国的路上,容不得半点侥幸与背叛;它昭示着,新时代的中国,绝不会容忍任何对原创科技的亵渎与偷袭。
未来的科技赛道上,中国企业必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在知识产权的战场上,也必将打赢每一场保卫战。 这不仅是对华为的尊重,更是对中国科技尊严的捍卫。
正义虽迟,但终必到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保卫战中,尊湃案的判决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昭示着——中国,必将守住自己的技术底线,寸步不让!
信息来源:
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被罚1350万,14人被判刑
2025-08-01 22:22·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