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考核结果公布时,中国石油以中央企业第2位的排名再次引发行业关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连续四年保持A级企业荣誉的稳健步伐,更是一家能源巨擘在时代浪潮中主动求变、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从大庆钻探的战略重组到昆仑物流的优化设立,从化工销售一体化新体制的构建到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国石油用一系列扎实举措,勾勒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也为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01 业务重构:在打破壁垒中释放协同效能
改革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渗透在企业肌理中的生动实践。大庆钻探的战略重组堪称中国石油深化改革的典型样本。作为油田开发的“先锋部队”,钻探业务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油气生产的全局。过去,分散的技术资源、交叉的管理链条常常导致钻井方案审批周期过长,跨区域设备调度不畅。通过整合分散的技术资源、优化人员配置、重构管理流程,重组后的大庆钻探实现了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跨越。
如今,原本需要多个部门协调的钻井方案设计,借助一体化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方案审批周期显著缩短;跨区域设备调度效率大幅提升,闲置设备利用率明显提高。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改革释放的生产力,让钻探业务这一油气开发的“先行官”跑出了加速度。
与大庆钻探的“重塑性”改革相呼应,昆仑物流的设立展现了中国石油在产业链协同上的创新智慧。长期以来,油气行业物流环节存在资源分散、调度不畅等问题,制约着整体运营效率。昆仑物流的出现,通过搭建覆盖全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将原本分散的运输车队、仓储设施、配送线路纳入统一调度体系,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配送效率。
化工销售领域的变革同样令人瞩目。中国石油打破地域壁垒和部门分割,构建起化工销售一体化运行新体制,实现了从“分散作战”到“协同攻坚”的转变。在华东地区,一体化平台整合了原本分属三家单位的销售渠道,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让这家传统能源企业焕发出更敏锐的市场嗅觉。
02 数智赋能:用技术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改革的深度,往往与创新的高度相辅相成。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凭借其连续六年斩获CIPPE北京石油展展品创新金奖的卓越创新实力,在第二十五届展会中重点展出了突破性的“万米深井超高温钻井液技术”。该技术已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深层区块规模化应用200余口井,支撑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10910米)安全完钻,实现单井钻井周期缩短18%、事故复杂时效降低65%,核心处理剂100%国产化,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成为保障国家深地战略实施的“大国重器”。
数智化转型成为连接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纽带。“数智石油”战略的推进,让传统油气产业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在长庆油田,国内首个页岩油物联网云平台的应用,让热洗作业综合成本降低80%;兰州石化榆林智能工厂通过流程再造,将生产异常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昆仑大模型在地震正反演中的应用,将传统计算周期从数天大幅缩短战略担当:以改革成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改革创新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上。作为能源行业的主力军,中国石油的每一步变革都与国家能源安全紧密相连。富满油气区日产油气突破一万吨,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底气;国产超低硫重质船燃在上海洋山港的成功加注,为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内蒙古草原,加油站在强降雨中保障油品供应“不断档”;在偏远山区,产业帮扶项目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改革带来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对国家需求的有力回应。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回望,中国石油连续四年保持A级的荣誉,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大庆钻探的重组到昆仑物流的起航,从超深油气的突破到数智技术的赋能,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在回答时代命题,每一次创新突破都在开辟发展新局。